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修养论视域下的《庄子·德充符》篇“无情”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7 21:15
  本文将在修养论视域下对《庄子·德充符》篇中的“无情”思想进行研究。在《庄子·德充符》篇中,“全德”的理想人格是最高的价值追求。“无情”是实现“全德”理想人格的具体修养方法。在《德充符》篇的情感世界中,大体蕴含是非之情与无情之情两种情感。是非之情是人为造作的情感,是《庄子》所否定的情感;无情之情是合于自然的情感,是《庄子》所肯定的情感。无情之情是“全德”之人或者圣人所具备的情感。基于对“全德”理想人格的追求,是非之情必然归于无情之情。“无情”是超越是非之情,实现无情之情这一理想情感状态的必由之路。在《德充符》篇中,“无情”之方的具体修养过程包括:一、无名;二、忘形;三、无为。无名是舍弃不合于自然之实的名,摆脱对于虚名的是非好恶之情;忘形不是放弃或者否定形体,而是摆脱人们自身对于形体的是非好恶之情;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任自然之情而为。修养论视域下的“无情”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无情”思想的理论意义为“全德”理想人格具体内涵的阐明;“无情”思想的现实意义为情感异化的消解,并通过个人情感异化的消解逐步实现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德充符》篇情感世界
    1.1 是非之情
    1.2 无情之情
第2章 《德充符》篇“无情”之方
    2.1 无名
    2.2 忘形
    2.3 无为
第3章 《德充符》篇“无情”思想的意义
    3.1 理论意义:“全德”理想人格内涵的阐明
    3.2 现实意义:情感异化的消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3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