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及其批判

发布时间:2023-06-17 23:50
  克里普克是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基于西方文化语境,在批判传统名称描述理论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的因果命名理论,成为该领域新的经典学说并引发了持续争论。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以可能世界语义学和本质主义学说为哲学基础,继承和发展了穆勒关于专名有指称而无涵义的观点,并将其扩展至通名,对传统描述理论做了系统批判。他对名称和摹状词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将名称(专名和通名)划为严格指示词,而将摹状词划为非严格指示词。名称的所指通过命名仪式来确定,且在言语交流过程中凭借历史的因果链条来保持名称指称的恒定性。毋庸置疑,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极富创意,为当代名称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克里普克名称理论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混淆了名称的指示功能和认识功能,忽视了命名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历史的因果链条绝对化等。换言之,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仍然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限制了其应用价值。本文以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思想背景、理论渊源、哲学基础和核心主张,然后进一步揭示其理论缺陷,最后以中国先秦名学和汉字构造特征为思想资源和论证理据,尝试对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做出补充、修正和完善。...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克里普克对传统名称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2.1 对穆勒名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2 对弗雷格、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批判
        2.2.1 弗雷格的专名理论及其不足
        2.2.2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及其缺陷
    2.3 对维特根斯坦、塞尔簇摹状词理论的批判
第三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哲学基础
    3.1 可能世界语义学
    3.2 本质主义
        3.2.1 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
        3.2.2 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
第四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核心主张
    4.1 所有名称都是严格指示词
        4.1.1 专名
        4.1.2 通名
    4.2 命名仪式是确定指称关系的唯一方式
    4.3 历史的因果链条确保指称的正确性
第五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主要问题
    5.1 混淆了名称的指示功能和认识功能
    5.2 忽视了命名方式的多样性
    5.3 历史的因果链条的绝对化
第六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重构——以先秦名学和汉字构造为资源
    6.1 “约定俗成说”对名实关系的动态刻画及其比较与融合
        6.1.1 “约定俗成说”对名实关系的动态刻画
        6.1.2 约定俗成说与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比较与融合
    6.2 公孙龙对“名—实—物”语义三角关系的建构与启示
        6.2.1 “指物为实说”对指物关系的抽离与确立
        6.2.2 “名实相符说”对名实关系的缕析与辨正
    6.3 “形象制名说”与命名方式的多样性及其认识功能
        6.3.1 完全或局部描摹事物的形象
            6.3.1.1 完全描摹
            6.3.1.2 局部描摹
        6.3.2 依附于其它事物的形象
        6.3.3 描摹事物关系的形象
        6.3.4 判断式逻辑关系的形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834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34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