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帛书《易传》“观其德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9 22:16
  早期易学的发展与转变,是易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德释《易》的方式使《周易》真正成为一部哲学著作。在帛书《要》篇中孔子对《周易》的发展理路做了精要论说,《周易》经历了巫之《易》到史之《易》再到君子之《易》的发展过程,其对应的治《易》方式分别为“赞”“数”“德”。学者多从易学理路进程方面分析德义的产生及君子德义的重要性,而往往忽视了巫史对德义的影响。孔子的态度是重德而轻占,在肯定德义的同时并未完全否定为巫史之用的卜筮。对于巫之《易》,孔子认为巫只知道一味地祈求神灵来获得启示,但是却不能明白其所以然的道理。然而对于其天人可感应的观念却有所吸收。从孔子诠释其它经典的事例来看,德性多是呈现一种伦理化的德性,而处于一种“蔽于人而不知天”的状态未能上升到天道层面。而通过对巫之《易》观念的吸收使其摆脱这样一种状态。对于史之《易》,孔子认为其仅仅是借“数”了解到了“宇宙大化流行趋势”即自然之天。却忽视了人的自主性。但是对于“数”孔子仍在“三才视域”下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阐释。由此,孔子对巫史之《易》的某些观念进行吸收,将人之道德与天之大化流行相连接从而摆脱了“蔽于人而不知天”的局限,开显了全新的天地视域。因...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写作思路
第二章 卜筮语境中的易
    一、巫史之筮的特点
    二、卜筮之书的意蕴
    三、以德论占的先声
第三章 德义视域的开显
    一、观其德义辨析
    二、中和为尚
    三、仁义之本
第四章 德义对于卜筮的超越
    一、阴阳观念的引入
    二、天人之道的贯通
    三、知刚知柔的智慧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844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44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e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