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东坡诗文旷达乐生境界对当代人格塑造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6-11 19:19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典型,其旷达乐生的人生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坎坷多难,但仍能超然旷达于世俗烦扰,沉浸于博大深沉的生生之流,走出充斥虚华浮利的名利场,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惟其如此,他突破了小我的局限,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了全方位生生互动的大境域之中。其人格魅力,兼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潜性情之长,但更加亲切自然,朴实厚重,能够为时代新人的人格塑造提供多维度的参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将苏轼诗文的人生境界与新时代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以苏轼诗文旷达乐生的韵致为切入点,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苏轼全方位生生的人生境界,并结合当代人格发展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用苏轼的诗文感染人,用苏轼的境界感化人,这是切实推进“诗词思政”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聚焦于人格塑造,深刻挖掘苏轼人生境界、诗文韵致的现实意义,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超然旷达的名利观、愈挫愈奋的挫折观、深沉蕴藉的超越观、清平淡雅的消费观、厚重真切的情感观、全面生生的价值观等等——既将苏轼人生境界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时代升华,又要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思路、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东坡诗文之旷达乐生韵致
    2.1 东坡诗文之旷达风骨
        2.1.1 一蓑烟雨任平生——“以顺处逆”的挫折观念
        2.1.2 谁道人生无再少——与命运相抗争的自强不息
        2.1.3 游于物之外——超越世俗的精神自由
        2.1.4 此心安处是吾乡——博大开阔的境遇感
    2.2 东坡诗文之乐生情怀
        2.2.1 但愿人长久——真挚深切的情感
        2.2.2 诗酒趁年华——珍惜当下的生生情趣
        2.2.3 淡妆浓抹总相宜——热爱自然的赤子之心
        2.2.4 人间有味是清欢——与民同体的生活追求
第3章 东坡人生境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解析
    3.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概述
        3.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内涵
        3.1.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中国化发展
    3.2 东坡旷达乐生境界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时代联结
    3.3 东坡形而上学超越观的时代批判与时代发展
第4章 东坡旷达乐生境界对人格塑造的启示
    4.1 新时代人格塑造的时代要求及存在问题
        4.1.1 人格塑造的时代要求
        4.1.2 人格塑造过程中存在的消极方面
    4.2 东坡对人格塑造的启示
        4.2.1 东坡旷达境界所蕴含的启示
        4.2.2 东坡乐生境界所蕴含的启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92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92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