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及改进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4-11-27 11:12

【摘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活动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和选用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教学目标可划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等三个层次。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是:首先,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原因分析;其次,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制作出了与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评价量表;再次,理论联系实践,将解决策略和制作的评价量表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总结出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规范的基本流程是“分析→设计→评价→再设计→实施→评价→再设计”。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设计和实施的研究,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和推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一方面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梳理,确定了研究的起点。另一方面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特色与创新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案。第二部分为理论准备:首先,对“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地理教学理论基础、系统科学理论基础和学习理论基础等四个方面;最后,阐述了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生本性原则、操作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对地理教学目标相关概念、理论和原则的阐述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知识支撑,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分析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总结归纳出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供了现实依据。第四部分为策略探究:依据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制作出了与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评价标准量表,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提出策略依据和评价标准。第五部分为实践检验:即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实施与评价。首先,笔者对《宇宙中的地球》一节课进行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其次,将教学设计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最后,依据本文研究提出的改进策略以及与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评价标准量表,对教学目标设计进行评价和再设计,为一线高中地理教师规范设计和实施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提供更加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启示。第六部分结论展望:首先,总结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其次,提出在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提出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设计; 高中; 问题; 策略; 


1地理教学目标概述

 

第一章为理论准备:首先,对“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地理教学理论基础、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以及学习理论基础等四个方面;最后,阐述了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生本性原则、操作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对地理教学目标相关概念、理论和原则的阐述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知识支撑,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地理教学目标的内涵

地理教学目标具体可划分为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地理单元教学目标和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等三个层次。其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又称地理课时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目标中最下位、最具体、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广大一线地理教师通常所指的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方便起见,下文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简称为地理教学目标。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短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通过一节课或同一主题几节课教学后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实质上是对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所做的详细具体的描述,是对学生外显的学习行为过程与结果以及学生内部心理变化的预期,是对地理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预期,也是学生课堂学习应达到的学习要求的预期。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既是对地理教师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组合教学媒体和手段、布置作业和调控教学进度的基本依据,也是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标准。

 

1.2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1.2.1地理科学理论基础

地理科学理论是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是将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来教育学生的活动。地理教材作为地理科学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最为重要的依据。没有地理科学,也就不存在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地理科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地理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提供了地理科学的方法论,它是深入研究地理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区域性很强的学科,它横跨自然和人文两大科学,地理科学独特的学科特点从根本上影响和指导着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因此,在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区域性与地理环境的人地相关性等方面作为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学科指导思想。

1.2.2地理教学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总结教学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指人们对各种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解释和预测,形成系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体系,是人们对各种教学现象及问题本质的能动的、系统的反映。而地理教学理论是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地理学科的特性,以地理教学现象或地理教学问题为研宄对象,研究地理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地理学科怎样教”,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教才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学理论,尤其是地理教学理论作为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的直接理论基础,为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章为现状分析: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分析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总结归纳出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为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2.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分析

通过访谈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现状进行分析,以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宄相结合,主观研宄与客观研究相结合,从而为总体上把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

2.1.1基于访谈观察的现状分析

笔者于2013年7月至11月,先后在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星韵地理超级群①、蓝月亮高考地理研讨群、全国地理教研交流群等访谈了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由于访谈程序较为复杂、持续时间较长、人际关系等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本访谈共釆访10位高中地理教师,其中包括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新手地理教师,以保证访谈对象的全面性,在访谈之余还观摩了三位地理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以掌握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此,笔者通过访谈和观摩,总结归纳出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存在的现状,如下表2.1:

通过对一线地理教师的访谈,可以从地理教师在“目标设计的认识”、“目标内容的选择”、“目标内容的陈述”以及“目标设计的实施”等四大方面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由于访谈方法受到的主观因素和调查对象有限的影响,为了更为全面的把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应当结合着问卷调查法、文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全面而又系统的现实依据。

 

2.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现状分析,可总结归纳出高中地理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目标设计的认识”、“目标内容的选择”、“目标内容的陈述”以及“目标设计的实施”等四大方面,具体如下:

2.2.1“目标设计的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1严重混靖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

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系统层次认知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或“内容标准”简单地、机械地看作课堂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严重的形式化、标签化和万能化,表2.3中F1和W1数据显示有占45%的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将课堂教学目标理解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要求,可见,高中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出现误用和滥用的现象。

2.2.1.2严重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地位和功能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对地理教学活动的影响贯穿始终,既影响着教师的教,又影响着学生的学。然而,经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地位和功能的忽视主要表现在:无目标或简单照搬别人的目标、忽视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如W2有占66%的地理教师出现未能对每节地理课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W4显示在设计和编写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时,有占73%的一线高中地理教师认为他人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经过组合后直接作为自己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15%的地理教师认为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由自己亲自设计。无教学目标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失去方向,照搬他人的教学目标也会导致教学活动方向的迷失,就他人的教学目标而言,一方面不一定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不一定符合本班的学情。如W7有37%的地理教师认为“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实现部分教学目标,但可以不实现全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可以脱离教学目标而存在”,W8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有近一半的地理教师选择了除教学目标以外的选项。由此可见,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地位和功能严重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亟待规范化和常规化。

 

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改进策略.......41

3.1目标设计的认识”方面的改进策略..........41

3.1.1自学、交流与培训以提高认知素养.........41

3.1.2教学目标设计常态化以提高实践素养........41

4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践.......55

4.1《宇宙中的地球》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及相应的教学过程设计......55

5结论与展望......66

5.1基本结论.......66

5.2存在问题.........67

5.3前景展望.......68

 

4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践

 

为了规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流程及行为,为一线高中地理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提供更加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借鉴,笔者设计和实施了一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首先,笔者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阶段,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进行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其次,将教学设计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最后,依据本文研究提出的改进策略以及与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评价标准量表,对教学目标设计进行评价和再设计,为一线高中地理教师规范设计和实施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提供更加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启示。

 

4.1《宇宙中的地球》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及相应的教学过程设计

4.1.1课标分析

4.1.1.1课标要求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4.1.1.2课标解读

该条课标,其具体要求如下:

(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周围的太空环境,即人类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的全部。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和掌握之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生命的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行为动词”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5结论与展望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师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笔者先后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并结合《课程标准》,界定了“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概念;厘清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和价值、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及其基本流程;总结出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归纳总结出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在不同的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制作出了地理教学目标相关的设计评价量表;将解决策略以及制作的评价量表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理论联系实践,最后总结出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规范的基本流程是:“分析—设计—评价—再设计—实施—评价再设计”。以下,笔者将从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5.1基本结论

通过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

第一、界定了“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概念。地理教学目标具体可划分为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地理单元教学目标和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等三个层次。其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又称地理课时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目标中最下位、最具体、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它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和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短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通过一节课或同一主题几节课教学后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地理教师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对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和学情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师生课堂教学活动引起地理教师和学生所要达到结果的预期规划。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目标维度。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0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0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