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01-31 15:20

 

【摘要】 上个世纪50年代,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研究就成为英美等西方学者研究的热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才传到国内,近年来虽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可仅仅局限于高等教学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只有具有了批判性思维,才会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有兴趣去解决它,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学生应该以批判的眼光去学习数学知识。否则,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毫无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在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初等教育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采用批判继承的方法,总结概括出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批判性思维理论,结合高中生思维特点以及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参考西方国家初等教育中学生在其他学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成功经验,探索我国高中学生数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使批判性思维教学法成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点途径。通过这些符合我国初等教育新课改理念的路径探索,希望能为我国初等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 

 

第一章 引言 

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方式及与各学科的关系。美国贝克大学自1990 年以来坚持给一年级学生开设批判思维和有效写作课。新加坡在课程内容,教学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也突出批判性思维教学[3]。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课程设计者称,批判性思维课程成为各专业学生的公共课,或者至少是社会科学学科学生的必修课。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学者们意识到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迫切性,而对于中学生很少有人提出应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我国学者研究批判性思维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批判性思维涉及到具体学科论文更是寥寥无几。涉及到的范围也仅限于入学考试的逻辑试题。进入 90 年代后,批判性思维才被引入我国学术领域,学者朱智贤和林崇德早在 1986 年就指出“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所以,开展对思维的批判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4]。国内学者在近十几年才开始重视具体的研究。大多数只是翻译、引荐国外的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成果。
..........


第二章 批判性思维的概述 

 

2.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一个比较简单的定义是罗伯特•恩尼斯表述的: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目的和行动[10]。换句话说,就是对人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思考。 概括地说,批判性思维从广义来说,它是人们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新知识,用自己独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决策行动,表现的是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态度;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它是人从接触新知识开始,采用提问的方式,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后再反思整个过程,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价值和特点作出自己合理的判断。也是从作为一种思维技能活动来说。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新知识并分析判断新知识的整个思维活动过程称为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又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有意识的批判性思维强于无意识的批判性思维。

 

2.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根据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教师如果利用课堂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真正的自己思考,而不是机械灌输,注重应试能力,令学生在题海中疲倦的学习。相信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同时,近几年国家课改新政策也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等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空间。应试教育不能改变,但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在课堂中,教师应提出合理的问题,布置合理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同样的知识,学生自己学习的和教师强行灌输的差别很大。高中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已经形成,可塑性很强。因此在高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可行的。

 

第三章 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6
3.1 高中数学学科特点………………………6
3.2 高中生学习数学在各年级阶段的心理特点……………………………………7
第四章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及思维现状 ………………………8
4.1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8
4.2 高中生思维中的不足…………………10    
4.3 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与其他思维的关系…………………10   
4.4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特征…………………………11   
4.5教学活动中影响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因素………………12
第五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13
5.1 教师方面  ………………13
5.2 学生方面…………………………17

第四章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及思维现状 

 

4.1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高中学生基本能理解一般与特殊,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关系[17].能从全面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高中生具备的辩证思维能力有以下四种形式:第一,通过现 象揭露本质: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表面现象,分析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第二,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能从各方面客观地评价问题。第三,能够分清问题的主次:能够明确的找出主要问题,并分析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之间的关系。第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方法是辩证的,能尽可能的考虑问题的方方面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据研究表明:我国高中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水平最高(87.2%),分清主次的能力其次(72.3%),揭示本质的能力(49.2%)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51.1%)的发展水平均远低于前两项,但它们的水平较接近,发展是同步的[17]。四种能力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

 

4.2高中生思维中的不足   
学生在高中阶段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基本达到了成人水平。但是在数学的学习中思维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高中数学思维不足之处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因此主体的思维习惯、方法也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的不足表现各异[18],具体的可以概括为:第一,思维的肤浅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学习新知识比较浮躁,不注重细节,眼高手低。比如在不等式的解法这节课中,对于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学生觉得简单,往往不注意仔细区分,,然后解题经常出错.结果表现为教师一讲就会,学生自己做就与所学知识联系不起来。第二,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
........


第五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5.1 教师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质疑与提问,应该给予耐心的解答。学生有疑问才更能说明其真正的思考。数学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思考,数学知识之间也是循序渐进[28]。如果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便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比如高中一年级学生要学习函数的单调性,要理解单调递增区间,就必须学习集合。因此高一最开始就要学习集合。再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一”,那就有同学会问零的零次幂还是一么?此时如果教师一味的认为学生是在钻牛角尖,训斥学生的话,就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提出零的零次幂显然是怀疑“任何数的零次幂都为一”这句话的正确性,于是就猜想零的零次幂还会为一么?这里教师就可以赞扬这位学生,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给学生从思想上灌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有“怀疑精神”的思想,最后给大家得出合理的解释。

 

5.2 学生方面
“题海”说明了题很多,高中有限的三年里,除了数学学科,还有其他的学科要学习。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并不多。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已达到记忆的目的。而学生家长也会请家教,买大量习题让学生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就潜意识的认为只要大量做题,见的类型多了自然就会了,考试碰到原题更好。虽然大量做题后,也会将题型归类,遇到同一类题也会条件反射般的解答,可是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不受学生欢迎,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减。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会减小。学生在解完一道题后,一定要反省,总结思路经验,分析题的本质,整理题型的考核涉及到了那些知识,在原题的基础上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变形,牵扯到怎样的知识,等等。经过对一道题仔细的反思,相信比多做几道题更有效果。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提问,提问的过程正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30]。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帮我们提高学习效率。
............


参考文献:

[1] 曾金玲.  国内外批判性思维研究述评[J]. 青年文学家2013(14)
[2] 厉凌华.  国内外批判性思维研究述评与启示[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3] 刘俊娜.  浅析高级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7)
[4] 李善良.  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中小学教材考察报告[J]. 教育科学研究2012(03)
[5] 柏宗玲.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J]. 学周刊2011(17)
[6] 许金红,吴飒.  国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述评——兼及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01)
[7] 李兴东.  数学批判性思维品质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9(05)
[8] 卜英勇.  被“逼”出来的反证法[J]. 中学数学教学2008(05)
[9] 刘坤.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数学学习方法[J]. 中学数学2007(02)
[10] 何峰.  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本文编号:11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