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简论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

发布时间:2015-02-06 11:25

  摘 要:生命化的课堂,注重学生的体悟,要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体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应尽量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凝练生动、启发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 凝练生动 启发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构建高效的生命化教学,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的心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又有诸多的无奈,,抱怨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课外学习语文热情不高。语文学科为何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陷入如此被动、尴尬的局面?而这背后有没有我们语文教师该深思和改进的地方?深思过后,我以为问题还在于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没有对教学语言进行推敲和设计,以至于课堂上还出现了以下尴尬的情形:
  其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无动于衷。教师不时的启发提问,学生面露难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气氛沉寂,为推进教学进度,教师最后无奈地自己说出答案。
  其二是学生若有所悟,发而为言,实际是学生私下开聊。学生对教师的话题,浮想联翩,如脱缰野马,窃窃私语。为维持教学秩序,教师不得不喊停,这样既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使课堂陷入僵局。
  种种问题已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课堂上如何把握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增强学习语文兴趣,已然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们也都积极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尝试创新,然而不管是先学后教,还是导学式教学,与教学息息相关的教学语言则大多被忽视,这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地反思。笔者结合个人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谈教学语言的优化。
  一、教学语言应凝练生动
  1.要凝练。叶圣陶先生曾写道:“就语言的使用说,大概跟经济工作一样,节约很重要,节约是该用的地方才用,不该用的地方就绝对不用。”一堂课45分钟,我们的讲授语言越简练,给学生留出的用于思考、朗读、体悟的时间就越充分,这样,学生思考回答就更从容,朗读体味就更深入。而表述如果过于冗长复沓,学生往往会因抓不住重点而索然无味、昏昏欲睡;讲解如果太多的保姆式的叮咛嘱咐,学生往往厌烦分心而学习效率低下。因而教师应在备课活动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掌握较多的知识。如在讲授《囚绿记》时,可将文章结构提炼为“遇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十个字,这样提纲挈领的表述,既节约了时间,也让学生在有效注意时间内学到了知识。
  2.要生动。教学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是一种有声语言,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是否生动影响着学生的关注度。因而教学语言应生动富有变化,抑扬顿挫,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在听讲之中学习语言运用。如果教学语言过于抽象,语调一成不变或音量低沉,即使教学内容丰富精彩,学生也容易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学语言应引发共鸣、启发思维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也就是说,教学语言应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激起学生求知欲望而深入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有老师这样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死了,他是自杀,还是他杀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如果千篇一律的以“今天我们学习**课”导入,难免单调乏味,长此以往,就难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语可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加深学生印象,正如登山,只有当我们最终登上山颠,俯瞰登山时所走过的路时,我们才会有一种了然于心的感觉;可联系本节课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资料,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
  2.精心设问,启发思维。例如,在学习必修二课文《孔雀东南飞》时,在疏通文意时,可引“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来设计问题,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怎么被毁灭,为什么会毁灭?在研究学习中,就解决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章主旨,也解决了课后的练习题。
  三、教学语言应发散适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1.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一堂课45分钟,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有限,因此教学语言要围绕、紧扣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小狗包弟》课文时,可以联系钓鱼岛事件中,人们对日产汽车的打、砸、烧现象,但不能只是为了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大谈特谈事件,应围绕了教学内容作者因小狗包弟之死而深深忏悔,进行理性分析和德育渗透。
  2.把握好延伸补充知识的度。熟悉高考考点的教师,在讲授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拓展知识,联系考点,让学生有个宏观、全面的感知。但仍要把握一个度,考虑教学时间安排和学生接受能力。比如对文言文实、虚词的归纳。有些知识点可能不符合学段、学情,需给学生讲解,就占用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和加重学生负担。所以,对知识的延伸扩展还要注意一个“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着教学效果,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应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精心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语言修养,实现教学。轻负担、高效率,真正地让学生喜欢语文。

 

 



本文编号:12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2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