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4-06-28 03:09
  目的:比较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优化治疗中风后偏瘫的针刺方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根据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BRSS)分为弛缓期和痉挛期。弛缓期采用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穴取水沟、合谷、曲池、手三里、足三里、梁丘、上巨虚、解溪、肩髃;痉挛期以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穴取阳池、外关、天井、肩髎、后溪、申脉、承山、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对照组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针刺治疗方案不考虑分期,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穴取水沟、极泉、内关、合谷、手三里、尺泽、委中、三阴交、环跳、阳陵泉。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依据神经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疗效评定,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结束时两组各脱落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进入数据分析。结果:1.NDS:两组患者治疗后NDS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下降明显(P<0.05)。2.临床疗效:观察组愈显率66.7%(20/30...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R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中风偏瘫的认识及治疗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方法
    2 西医对中风偏瘫的认识及治疗
        2.1 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的认识
        2.2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对中风偏瘫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针具选择
        2.3 基础治疗
        2.4 分组治疗
        2.5 针刺意外的预防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5.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量表的选择
    3 穴位处方依据
    4 临床疗效分析
    5 影响中风偏瘫预后因素分析
        5.1 偏瘫患者的肌张力
        5.2 心理因素
    6 问题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96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996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