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2-01-14 12:06
  在当代人权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对人权的理解以及对人权发展道路的选择往往不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仅仅以历史、文化、国情这样宏大的要素来言说自身对人权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人权发展道路的选择,那么至多只能证成自身人权观念及制度实践的可理解性或可接受性,而无法在人权先行国家的强势话语面前确立起自身在文明意义上的主体性。因此,要提升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取得人权事业的新进展,充分实现中国宪法所载明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庄严承诺,就有必要进一步准确把握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体性并证成其文明价值。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体性主要是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定位的,即作为文明主体的中国在选择自身人权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面对外部压力和外来观念及制度经验所表现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为性。基于人权概念的舶来性,多元主体性研究视角对于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研究是必要的,其不仅可以弥补西方中心主义研究视角在寻找中国性方面的缺憾,也可以有效弥补中国中心主义研究视角和折中主义视角在证成中国性方面的缺憾。以多元主体性视角研究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就是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把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放在晚清至今的中...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的再辨识
        (一) 主体性
        (二) 人权、民权及宪法权利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进路与框架
第一章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究视角的反思与重构
    一、西方中心主义研究视角的反思
    二、中国中心主义研究视角的反思
    三、“物境·联想·记忆”研究视角的反思
    四、超越文化中心主义:多元主体性研究视角之构建
        (一)多元主体性研究视角概述
        (二) 多元主体性研究视角的理论优势
        (三) 多元主体性研究视角下的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五、小结
第二章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自主性
    一、中国人权发展自主性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 多元的外来资源
        (二) 多岐的外部压力
        (三) 主权的自由度
    二、中国人权发展自主性的内生动力
        (一) 文明主体自我认同的需要
        (二) 中国人权问题的复杂性
    三、中国人权发展的自主能力
        (一) 天命观的多元性与人权根源观的多元性
        (二) 公私观的多元性与自由权边界的多元性
        (三) 道德实践观的多元性与人权主体资格标准的多元性
    四、小结
第三章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自为性
    一、宏观层面的“目标矢量”:国家的独立统一生存发展
        (一) 宏观的“目标矢量”与中国多元人权发展方案的独特性
        (二) 宏观“目标矢量”与中国人权制度的域外元素
        (三) 宏观“目标矢量”与中国人权实践
    二、中观层面的“目标矢量”:国民性改造
        (一) 国民性改造的中国意义结构
        (二) 中国多元人权发展方案中的国民性改造
        (三) 国民性改造与中国人权制度中的域外元素
    三、微观层面的“目标矢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四、小结
第四章 中国人权根源观的创造性
    一、晚清中国人权根源观的创造性
        (一) “君赋说”的中国特质
        (二) “天赋说”的中国特质
        (三) “人赋说”的中国特质
    二、民国时期人权根源观的继受与创新
        (一) 自由主义权利话语中的人权根源观
        (二) 民国时期三民主义的人权根源观
        (三)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权根源观
    三、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权根源观的继受与极端化
        (一) 民国时期的历史遗产
        (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权根源观的继受
        (三)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权根源观极端化的原因分析
    四、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权根源观的继受与超越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权根源观的变化
        (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权根源观对传统的继受
        (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权根源观对传统的超越
    五、小结
第五章 中国人权主体观的创造性
    一、晚清中国人权主体观的创造性
        (一) “臣民”主体观的中国特质
        (二) “国民”主体观的中国特质
        (三) “人人”主体观的中国特质
        (四) 具有阶级性的人民主体观的中国特质
    二、民国时期中国人权主体观的继受与创新
        (一) 自由主义人权主体观
        (二) 三民主义人权主体观
        (三) 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主体观
    三、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权主体观的极端化
        (一) 人民的神格化与法律虚无主义
        (二) 阶级标准的道德属性
        (三) 道德理想主义的结构变化与人权主体观的极端化
    四、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权主体观的继受与超越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权主体观的继受
        (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权主体观的超越
    五、小结
第六章 中国政治自由观的创造性
    一、晚清政治自由观念的创造性
        (一) 改造的对象
        (二) 改造的资源
        (三) 改造的过程
    二、民国时期政治自由观念的继受与创新
        (一) 自由的法律化
        (二) 自由的政治化
    三、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自由观念的继受与创新
        (一) 自由的法律化
        (二) 自由的政治化
    四、改革开放后中国主流政治自由观念的发展与创新
    五、小结
第七章 中国个体解放进程的创造性
    一、中国个体解放进程的目标整合
        (一) 宏观目标矢量与中国宪法中的个人与国家关系
        (二) 国民性改造与中国宪法权利主体制度的独特性
        (三) 国民性改造与中国个体解放实践
    二、中国个体解放进程的价值偏好
        (一) 尚“公”
        (二) 群己和谐
        (三) 世界大同
    三、中国个体解放进程的路径偏好
        (一) 一元的政治核心
        (二) 精英治理结构
        (三) 道德经世
    四、中国个体解放进程的独特性
    五、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新中国”的诠释[J]. 喻中.  政法论丛. 2014(02)
[2]隐私权的中国命运——司法判例和法律文化的分析[J]. 张礼洪.  法学论坛. 2014(01)
[3]1991:中国人权白皮书那一小步[J]. 金同小.  中国新闻周刊. 2012(02)
[4]欧洲与中国的人权观差异[J]. 邓肯·弗里曼,古斯塔夫·盖拉茨,朱鸣.  欧洲研究. 2011(02)
[5]百年中国民权发展之初考[J]. 燕继荣,陈璇雯.  科学社会主义. 2011(01)
[6]新时期中国人权发展的挑战与战略选择[J]. 常健.  人权. 2010(04)
[7]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J]. 罗豪才.  人权. 2008(03)
[8]和谐人权:中国精神与人权文化的互济[J]. 齐延平.  法学家. 2007(02)
[9]论中国人权精神的建设[J]. 齐延平.  文史哲. 2005(03)
[10]人权观念在中国的百年历程[J]. 徐显明.  社会科学论坛. 2005(03)

博士论文
[1]中国法制转型期的“权利观”考察[D]. 王茂庆.山东大学 2012
[2]中共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立法研究[D]. 张继良.东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论[D]. 蔡勇.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2009
[2]新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的特色及其成因研究[D]. 贾周.第四军医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8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588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