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关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02:31
  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事件频繁发生,从而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造成了严重侵害。依据我国《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具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二者的认定标准,更无法有效维护公民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人格权益。通过学术界对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学术界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的学说,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包含的关系、并列的关系和交叉的关系。不过,本文通过现行法律规定发现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性质特征存在重叠的部分,个人信息中的敏感信息与私密信息之间都具有私密性的特征,所以笔者赞同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之间是交叉重合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以及梳理了国内与国外对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关系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是对个人信息与隐私的概念和特征作了进一步界定,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运用问题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的立法模式,并指出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立法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列举了学术界对二者之间关系...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2 研究创新
第2章 个人信息与隐私的概念与特征
    2.1 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2.1.1 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
        2.1.2 个人信息的特征
    2.2 隐私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2.2.1 隐私的概念界定
        2.2.2 隐私的特征
第3章 中外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立法模式
    3.1 国外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立法模式
        3.1.1 美国隐私权的立法模式
        3.1.2 德国个人信息权的立法模式
    3.2 我国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立法模式及存在的不足
        3.2.1 我国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一元化实践
        3.2.2 我国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二元化立法
        3.2.3 我国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立法存在的不足
第4章 我国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关系的梳理
    4.1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包含关系
        4.1.1 隐私权包含说
        4.1.2 个人信息权包含说
    4.2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并列关系
        4.2.1 权利主体不同
        4.2.2 权利客体的不同
        4.2.3 权利内容的不同
    4.3 交叉关系——以敏感个人信息与私密信息为中心
        4.3.1 私密信息的内涵
        4.3.2 敏感个人信息的内涵
        4.3.3 敏感个人信息与私密信息的关系
第5章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交叉关系的合理性及实现
    5.1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交叉关系的合理性
        5.1.1 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
        5.1.2 二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
        5.1.3 二者在损害后果上具有竞合性
    5.2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交叉关系的实现
        5.2.1 完善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领域立法
        5.2.2 司法实践中明确敏感个人信息与私密信息的认定标准
        5.2.3 加强政府对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保护
        5.2.4 强化企业和个人对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0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760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