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信息时代下表见代理中本人可归责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23:52
  代理权外观的现实存在和第三人善意相信代理权的存在,作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是已经达成共识的。然而无权代理人的代理权外观是否因为本人方面的原因形成,在这一问题上,立法并不明确,民法理论也上存在严重的分歧,至今也未能统一。过错归责原则、风险责任原则、交易风险承担均是分歧产生的缘由。但从风险责任原则与交易风险承担角度考虑表见代理的构成更加契合信息时代的时代特点。最高人民法院在认定构成表见代理的时候综合考虑各个构成要件的裁判思路,可以解决目前其他各级法院此类裁判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而且在国际上有关表见代理制度的立法与我国国内关于表见代理制度的立法演进中,可以看出本人可归责性是表见代理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所以表见代理的构成中考虑本人可归责性是难以避开的。但是我国依然存在,有关表见代理构成的裁判立场不统一,立法态度摇摆不定的困境。要跳脱出此困境,需要站在时代背景下思考此问题。以信息时代为背景,对表见代理中本人可归责性进行重新思考。因为时代给予相对人更加便捷与快速的方式核查代理权,那么对表见代理制度保护“弱者”的目的应当重新理解,此时将本人可归责性纳入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之中,更能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论文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关于表见代理构成的共识与分歧
    一、表见代理构成的共识
        (一)客观上存在代理权外观表象
        (二)第三人对代理权外观认定善意且无过失
    二、表见代理构成的分歧
        (一)本人可归责性作为构成要件上的分歧
        (二)在第三人善意判断上考虑本人可归责性的分歧
    三、表见代理构成分歧产生的源由
        (一)基于过错归责原则立场
        (二)基于风险责任原则的解释
        (三)基于交易风险承担的现实需求
        (四)信息时代下表见代理中归责原则的评析
第二章 表见代理构成中对本人可归责性的裁判立场
    一、裁判中考虑本人可归责性的裁判立场
        (一)本人可归责性是构成表见代理的要件
        (二)本人可归责性作为判断第三人善意的条件
        (三)不构成表见代理本人依然承担责任
    二、裁判中不考虑本人可归责性的裁判立场
        (一)相对人善意且无过失而构成表见代理
        (二)相对人恶意而不构成表见代理
    三、对上述裁判立场的评价
        (一)认定构成表见代理的裁判思路
        (二)信息时代更适用综合判断的裁判思路
第三章 表见代理构成的立法表达考察
    一、国外立法对表见代理的立法表达
        (一)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表见代理的立法表达
        (二)普通法系国家关于表见代理的立法表达
        (三)国外表见代理中本人可归责的法理解读
    二、我国表见代理制度的立法演进
    三、对我国《民法总则》中表见代理制度的理解
        (一)对《民法总则》表见代理规则的体系解释
        (二)对《民法总则》表见代理规则的目的解释
第四章 信息时代下表见代理中的风险分配
    一、信息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化特征
        (二)网络化特征
        (三)全球化特征
    二、信息时代下对表见代理制度的重新认识
        (一)信息时代下更适于风险责任原则
        (二)信息时代造成的风险重新分配
        (三)信息技术使核实义务便于履行
        (四)信息时代下本人的风险管控
    三、信息时代下本人承担交易风险责任
        (一)本人行为的公示与通知属于风险责任
        (二)本人的风险管控与无权代理行为产生
第五章 信息时代下表见代理构成的完善
    一、表见代理中纳入本人可归责的规范建议
        (一)表见代理规范形式以类型化与要件化相结合的立法论
        (二)商事表见代理的规范建议
    二、解释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二条
        (一)盗取伪造权利外观的情形
        (二)商事交易与民事交易
        (三)民事交易中存在的合理怀疑情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7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767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