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过劳死”法律救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19:09
  我国劳动者在国家制度、社会文化、个人追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主动或被迫地承担了超负荷、超时长的工作,这些过度的劳动使得劳动者的身体出现了健康危机,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过劳死”的后果,并且如今已屡见不鲜。这种后果的产生不仅对劳动受害者家属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伤害,而且对国家和用人单位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损失,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竞争优势,也不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如何对“过劳死”这一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济,成了我们所要面对的当务之急。但我国由于对“过劳死”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处理此类案件尤为困难,受害者家属维权之路异常艰辛,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笔者从我国的司法实践出发,并结合国内外对“过劳死”相关问题的理论与制度研究,对“过劳死”的内涵以及我国相关救济途径进行分析,从立法控制、程序完善以及检查监督等各个方面寻求合理的解决之法。本文正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过劳死”内涵及其法律属性,并比较学者们对于学说的不同意见,最后结合他们的观点阐述笔者的想法。第二部分从“过劳死”的侵权赔偿司法实务出发,通过分析“过劳死”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法理依据...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章 “过劳死”问题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过劳死”的内涵
    第二节 “过劳死”的法律属性
        一、职业病说
        二、工伤说
        三、侵权说
第二章 “过劳死”的民事侵权救济之困
    第一节 “过劳死”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法理依据
        一、用人单位存在违法用工的行为
        二、劳动者死亡的事实
        三、用人单位存在主观过错
        四、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节 “过劳死”侵权责任之诉实证分析
    第三节 “过劳死”侵权责任认定难的原因分析
        一、“过劳”事实的认定
        二、“过劳”与死亡的关联性
        三、“过劳死”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三章 “过劳死”的工伤救济之困
    第一节 “过劳死”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法理依据
    第二节 “过劳死”工伤赔偿之诉实证分析
    第三节 “过劳死”工伤认定难的原因分析
        一、“过劳死”与“双工”
        二、“过劳死”与“48小时”
        三、“过劳自杀”与“工伤”
第四章 国外过劳问题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相关立法述评
        一、日本“过劳死”立法概况
        二、韩国“过劳灾害”立法概况
    第二节 国外“过劳死”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推进立法是“过劳死”获得救济的关键
        二、加强防控是遏制“过劳死”的根本
第五章 完善“过劳死”法律救济制度的思考
    第一节 明确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一、修改现行《工伤保险条例》
        二、明确“过劳死”概念及认定标准
        三、确定“过劳死”认定程序
    第二节 厘清“过劳死”工伤救济与民事救济的关系
        一、“过劳死”民事侵权救济的司法突破
        二、工伤保险与侵权责任竞合下的双重救济
    第三节 强化“过劳死”的事前救济与防控
        一、完善工时立法,遏制过度加班
        二、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控制隐性加班
        三、加强劳动监察,惩处违法加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76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76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