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10 22:25
  由于早期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导致人们对于发明定义的理解往往偏向于机械领域这种刻板的印象,以知识产权强国美国为例,美国专利局早期将商业方法视为一种经验或营销技巧,甚至一度确认了“商业方法除外”原则。随着美国软件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单纯的软件著作权保护途径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创新主体对于智力成果保护的需求了。美国专利法101条对于发明专利客体以及授权条件的极大推动,再加之美国州街银行商业方法专利案的巨大影响,商业方法可专利自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具体审查规则一波三折,但无疑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我国的专利法对于商业方法是否可专利并没有明确规定,更多采用反向限制,如否决了某几类客体可专利的资格,再加上审查员对于智力规则认知的差异,导致实务中商业方法类专利申请量以及授权率都较低。目前,我国的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以及工业4.0的关键时期,国务院也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建立起配套的法律保护措施,但是对于专利法来说,盲目扩大可专利的客体是违反立法初衷的。商业方法到底是否能成为可专利客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审查规则,国外哪些比较好的制度措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与...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商业方法专利相关法律概念界定
    第一节 商业方法内涵与分类
        一、商业方法的定义
        二、商业方法专利的分类
    第二节 商业方法与近似概念辨析
        一、商业方法与商业模式概念辨析
        二、商业方法专利与商业秘密概念辨析
    第三节 商业方法转化为专利保护的必备条件
第三章 国外商业方法专利保护进程分析
    第一节 美国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发展进程
        一、“机器或转换”审查原则的确立
        二、纠正“实际应用”原则的应用误区
        三、明确了“整体审查”的逻辑思路
        四、State Street银行案后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发展进程
        一、早期可专利客体局限在软件专利
        二、两步测试审查标准的建立
        三、欧盟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发展进程
    第三节 美日欧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带来的启示
        一、承认商业方法专利对智力成果的补充保护作用
        二、行政引导与审查规则的冲突
        三、谨防低质量流氓专利的损害
第四章 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制度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专利法历次修订内容对商业方法的侧面支撑
    第二节 我国专利审查指南的配套修订
        一、正面肯定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
        二、初步建立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原则
        三、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实务现存问题
第五章 我国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完善建议
    第一节 企业思维与行政引导协同作用
        一、将商业方法保护提升为企业战略层次
        二、细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职责
    第二节 倾斜专利审查与司法资源
        一、加大商业方法专利优先审查比例
        二、强化惩罚性赔偿制度
    第三节 提升专利审查技术水平
        一、完善新颖性判定筛选数据库
        二、谨慎放开创造性的评价尺度
        三、组建专门的审查团队
    第四节 其他辅助改进措施
        一、提升专利运营综合管理水平
        二、适当缩短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期限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8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788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e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