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违规举牌上市公司的民事责任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25 20:3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的发展,以及市场流动性始终充裕的情况下,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有一定影响力的举牌上市公司股份的收购案,其中也不乏如宝能系收购万科、ST新梅等引起社会广泛轰动的违规举牌上市公司的案例。而这些违规收购案件,在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同时,对于上市公司及其原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普通投资者等对于该上市公司的包括表决权、控制权以及合法的投资、收益等民事合法权益均造成了实际损害。虽然举牌主体最终遭受了证券监管部门的罚款,但对于上述给相关主体带来的民事损害却缺乏相关救济、民事责任及其承担方式相关的法律及制度设定,导致了在相关案件的审判过程中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造成法院判决的困难以及判决结果实质上的不公平。同时,由于我国证券法对于违规举牌行为处罚金额的法律设定较低,也造成了违法举牌行为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广泛存在,间接的助长了举牌主体敢于进行违规举牌的行为以实现其非法目的。因此,完善对于违规举牌的民事责任相关领域的法律规定,也能起到增加违法成本、防范违规举牌行为发生的目的。鉴于此,本文对违规举牌收购上市公司股份造成相关主体民事权益损害所产生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损害赔偿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举牌收购上市公司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第一节 举牌上市公司过程中信息披露的定义、目的
    第二节 举牌上市公司中信息披露的原则
        一、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三节 我国举牌相关制度的立法成果及缺陷
第二章 我国举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举牌收购上市公司过程中信息披露义务的主体
        一、投资人和一致行动人
        二、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其他主体
    第二节 举牌收购上市公司过程中信息披露义务的主要内容
        一、权益披露及慢走规则
        二、资金来源的披露(穿透披露规则)
        三、持股目的、未来持股计划及增减持计划等举牌相关信息的披露
        四、确定举牌行为的有关信息披露义务内容对研究民事责任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目前对于违规举牌行为的行政责任规定
        一、罚款
        二、责令改正、采取监管措施及纪律处分
        三、限制表决权
第三章 目前我国违规举牌行为的民事司法实践
    第一节 违规举牌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蒙面举牌、突袭收购的违规举牌行为
        二、未如实披露资金来源、违规使用杠杆资金的举牌行为
        三、虚假披露举牌相关信息及未履行所披露的信息内容的行为
    第二节 违规举牌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益
        一、原有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知情权
        二、违规举牌导致股价异动造成证券投资者的纯粹经济损失
        三、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秩序及合法财产权益
    第三节 我国违规举牌上市公司的民事司法实践现状
        一、违规举牌上市公司的所涉及的民事诉讼主要类型
        二、为争夺公司实际控制权诉讼的诉讼请求及审判现状
        三、证券投资者为纯粹经济损失而发起的诉讼的特点及现状
第四章 域外对于违规举牌相关民事责任的立法及判例
    第一节 违规举牌行为法律效力的立法模式
        一、行为无效模式
        二、行为有效模式
        三、行为有效但限制表决权模式
    第二节 国外对于纯粹经济损失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
第五章 我国违规举牌行为的民事责任体系完善的构想
    第一节 关于完善民事责任承担主体及共同责任的构想
    第二节 将限制违法举牌人实现股权权能作为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一、对举牌行为所获股权的分红权的限制
        二、对举牌行为所获股权的处分权的限制
        三、对举牌行为所获股权的表决权、选举权等社员权的限制
    第三节 违规举牌行为致投资者纯粹经济损失赔偿体系的建议
        一、违规举牌行为与投资者损失因果关系认定体系的建立
        二、完善损失金额计算方式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01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801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