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房屋交易已交付但未登记的确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8 04:14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经常会遇到房屋已经交付给买受人,但买受人尚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情形,此类案件被法官普遍认为属于疑难案件。疑难之处在于,《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必须登记,加之法学界一些学者坚持的"债权形式主义"观点认为,只有行政机关办理的不动产登记才具有物权变动的效力。很多法院和法官已经认识到这种观点有失公正,但是却找不到否定的立法根据和理论依据。本文指出"债权形式主义"违背了物权公示方式仅仅具有推定正确效力的物权法原理,也从本质上否定了民事主体的固有物权,否定了民事主体有权依据自己意愿处分物权的法理。《物权法》第9条已经规定了物权变动的但书规则,《物权法》第142条亦专门针对这种所谓的疑难问题明确规定了排斥"不动产统一登记公信力"的但书。本文以法官审理此类案件尤其是审理第三人申请执行异议的几个典型案例为分析对象,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8条和第29条作为参照,提出了司法分析和裁判中的明显问题,并指出了依据《物权法》第142条的但书条款和按照区分原则的法理解决此类案件的应有根据和方式。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一)典型案例事实概要
    (二)相关法院的分析思路
        1. 对照《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8条和第29条规定的审查标准,否定买受人对案涉房屋享有的民事权益,进而认定买受人对案涉房屋享有的民事权益不能排除法院的强制执行
        2. 认为买受人享有的物权期待权能够排除法院的强制执行
    (三)对法院裁判的分析
        1. 法院裁判看到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法律上的公平正义
        2. 裁判结果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三、《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相关条文的分析
    (一)没有认识到物权意思的独立存在
    (二)对不动产登记的认识不当
    (三)该规定对于购买人的限缩解释,会造成司法上的消极后果
    (四)该规定提出只有用于居住的商品房才能得到保护,也是不妥当的
    (五)该规定不适当地加重了买受人的风险
四、依据区分原则对合同成立到合同履行的分析
五、房屋交易已经交付但未登记的法律适用——《物权法》第142条的但书条款



本文编号:3835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835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b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