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商标法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20:13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标法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开放,与国际愈相融合,商业文化和商业规则也在与国际接轨,其中包括中国互联网业的蓬勃发展,也包含知识产权在我国重视度的提升。商标是以“文以载道”这种古老的内核衍生出多种更符合时代及商业发展的表现形式,企业越来越重视商标权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走向和必然选择。互联网与知识产权碰撞整合产生的火花会带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也给了浮躁功利的牟利者一些可趁之机,既而形成若干新的商标侵权形式,这些更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在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制下出现了诸多法律适用的问题,也同样促进了商标混淆理论不断向完善化方向发展。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美国出现,这一理论主要强调消费者在作出购买行为之前,所产生的混淆同样规制为商标侵权行为。由于近些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非法利用他人商标商誉的行为逐渐增多,初始兴趣混淆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在立法层面虽未直接引入该理论,但在司法实践上已越来越接近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核心内容并逐步讨论其适用标准,因此笔者也意图通过现有案例及隐性的新型商标侵权现象阐述该理论的内在价值,并研究该理论在中国司法体系下的适用可能性。本文将结合对国内外判例的借鉴和批判,针对初始兴趣混淆理论之适用条件与其现实侵害样态加以研究,论证了我国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法律完善给予相应的对策。本次研究的脉络如下:第一章阐述了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含义和产生的背景,通过美国的实际案例解读对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出现与演进历程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强调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新型商标侵权现象的渗透,分别从当今司法实务已出现的案例进行列举及分析,得以证明法院在面对新型商标侵权案件时有着法律适用的难题,同时判决理由也更趋近于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内延。另外也从当今电子商务及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多样化形式的互联网侵权形式的发展角度探讨了隐性商标侵权现象,对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引入我国司法体系提供了刚性需要的现实基础。第三章是是从三个角度对我国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合理性的论证。首先是探讨初始兴趣混淆的理论基础,得出初始兴趣混淆在多个方面具有商标法上的价值基础的结论,其次是利用他人商标权造成消费者初始兴趣发生混淆的行为并非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是商标侵权行为,再次是从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利弊分析角度得出引入该理论的正当性。第四章对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适用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进行分析。倘若利用该理论,确定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商标侵权依然要结合商标混淆客观要件来进行分析,本章同时也分三个层次讨论了适用该理论的考量因素,并论述了适用初始兴趣混淆理论情形下的主体范围与抗辩理由。第五章是对我国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建议。我国应在商标法律体系中把初始兴趣混淆列入到混淆范畴中,并在商标法中扩大侵权判定的时间界限,建立商标使用制度和合理使用抗辩制度。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目前国内在新商标法实施后对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研究关注较少,同时对于互联网商标侵权现象的规制缺少具体的分析。本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系列典型案例进行提炼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提出了实际建议。第二,本文立论在于新商标法实施背景下,基于对新形式的隐性商标侵权现象进行了阐明,针对本文提出的现象更强化了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法律法规会愈加完善,商业环境也会愈加成熟,这都将使得商标的价值更大程度地得到发挥,而对于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研究也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将商标混淆理论的作用进一步延伸。
【关键词】:初始兴趣混淆 新型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含义与沿革11-16
  • (一)初始兴趣混淆的含义11-12
  • (二)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沿革12-16
  • 二、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新型商标侵权现象中的渗透16-23
  • (一)已涉诉的新型商标侵权现象16-20
  • (二)亟待解决的其它新型商标侵权现象20-23
  • 三、我国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合理性探讨23-29
  • (一)初始兴趣混淆的理论基础23-26
  • (二)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现实价值26-27
  • (三)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利大于弊27-29
  • 四、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法律适用探讨29-36
  • (一)适用初始兴趣混淆理论认定商标侵权的客观要件29-30
  • (二)适用初始兴趣混淆理论认定商标侵权的考量因素30-32
  • (三)适用初始兴趣混淆理论认定商标侵权的主体范围32-33
  • (四)适用初始兴趣混淆理论认定商标侵权的抗辩事由33-36
  • 五、对我国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建议36-39
  • (一)当前司法实践中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建议36
  • (二)未来立法体系中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建议36-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4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4-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今;;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几个重大问题解读[J];中华商标;2013年11期

2 李友根;;论消费者在不正当竞争判断中的作用——基于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案的整理与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沈俊杰;;侵犯商标权还是不正当竞争——从大众搬场诉百度网络案看售前混淆的法律适用[J];中华商标;2011年07期

4 张德芬;韩萌;;商标售前混淆理论的发展及其适用规则[J];公民与法(法学);2011年04期

5 徐聪颖;;论“初始兴趣混淆”的法律规制[J];时代法学;2010年03期

6 郑友德;万志前;;论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权益的平行保护[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7 黄汇;;售前混淆之批判和售后混淆之证成——兼谈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6期

8 彭学龙;;商标混淆类型分析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完善[J];法学;2008年05期

9 黄武双;李进付;;从售中“混淆”到“初始利益混淆”——利益平衡视角下的网络搜索关键词商标侵权认定[J];中华商标;2007年10期

10 邓宏光;;商标混淆理论的扩张[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荣林;知识产权与表达自由:冲突与契合之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体锐;商标法上的混淆可能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之晓;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王琼希;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标法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401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