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借鉴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6 06:46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日,未成年人身心趋向早熟,但是他们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并没有按其心理状态情况,承担起相应的刑事责任。近年来,怎样应对我国未成年人实施的极端暴力性行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关注。我国法律目前只有刑事诉讼法中单个章节设置的未成年人诉讼程序,其他法律的规定都比较分散,并且主要侧重于未成年人保护,因此在立法上无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这意味着只要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做出的行为均不能被定罪处罚。从近期发生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杀人、故意伤害等恶性案件事实看,行为人具备了承担刑事责任的心智成熟度,应该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但是,由于现行刑法拘泥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不能对这部分人通过刑罚惩治,达到对其惩治、教育、矫正的效果。在普遍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为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势头,我国应当积极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刑法中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以便在不改变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前提下,对个别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未达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严格考察其心理状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适用情况考察
    (一)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源于英国并适用至今
    (二)美国司法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三)中国香港地区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二、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理论依据
    (一)弥补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刚性有余的弊端
    (二)贯彻实施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三)兼顾刑法的惩罚与保障功能
三、我国借鉴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必要性分析
    (一)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特征明显
        1.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态势严峻
        2.预谋性案件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3.团伙式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4.多次违法犯罪的情形呈上升趋势
        5.犯罪手段暴力化、成人化
        6.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呈现集中化的特点
    (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不适应惩治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
        1.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存在差异
        2.过度保护不利于预防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三)刑事责任年龄的变通适用有利于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
        1.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2.维持现行刑事责任年龄
        3.刑事责任年龄的变通适用
四、我国借鉴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制度设计分析
    (一)确立恶意的认定标准
        1.认知能力的判定
        2.恶意体现了主客观的一致性
    (二)确立恶意的认定方法
        1.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
        2.心理测评
    (三)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实体法借鉴改造
        1.应对适用罪名严格设限
        2.应明确适用的年龄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50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750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