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11:00

  本文关键词: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股利政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视。股利政策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所以股利政策一直是国内外有关研究者研究的主要方向,而现金分红政策作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研究的重点。企业的绩效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分红策略,持续而合理的现金分红策略可以显示出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可以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树立比较好的形象,从而使企业更容易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因此研究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变,导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帮助制造业企业度过难关,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对企业来说,外部的宏观环境企业自身无法改变,所以企业只有从自身出发,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分红政策在一定程度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通过探讨股利政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和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对中外有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进行了整理,其次对分红政策和企业绩效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接着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现金分红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A股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机械电子制造业企业现金分红政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论实际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还是实际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股利支付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水平与现金分红政策的稳定性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最后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现金分红的现状和相关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本文的结论、建议以及局限性。
【关键词】:制造业上市公司 现金股利 企业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3;F406.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6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2-14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4-16
  • 1.3 研究方法16-17
  • 1.4 研究内容17
  • 1.5 论文创新点17-19
  • 2 股利分配政策和企业绩效的基本理论19-24
  • 2.1 股利分配政策19-21
  • 2.1.1 股利的定义与股利的支付程序19
  • 2.1.2 股利的支付形式19-20
  • 2.1.3 股利支付政策20-21
  • 2.2 企业绩效的基本理论21-24
  • 2.2.1 单一指标的企业绩效衡量21-22
  • 2.2.2 综合指标的企业绩效衡量22-24
  • 3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以及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股利现状分析24-34
  • 3.1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24-29
  • 3.2 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29-34
  • 4 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34-51
  • 4.1 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34-44
  • 4.1.1 研究假设34
  • 4.1.2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34-35
  • 4.1.3 变量的设计35-37
  • 4.1.4 模型的设计37
  • 4.1.5 实证研究过程37-44
  • 4.2 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稳定性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44-51
  • 4.2.1 研究假设44
  • 4.2.2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44-45
  • 4.2.3 变量的设计45-46
  • 4.2.4 模型的设计46
  • 4.2.5 实证研究过程46-51
  • 5 结论、建议以及局限性51-55
  • 5.1 结论51-52
  • 5.2 建议52-53
  • 5.2.1 对于政府的相关建议52-53
  • 5.2.2 对于企业的相关建议53
  • 5.3 研究的局限性53-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在学期间撰写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60-61
  • 附录61-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芳;;中国电子制造业呼唤新思路[J];电子技术;2006年05期

2 王家发;;关注电子制造业的发展[J];工业设计;2006年01期

3 ;电子制造业信息化势在必行[J];现代制造;2008年20期

4 陈爱思;;中国的电子制造业可持续发展[J];电子与封装;2008年03期

5 ;我国电子制造业3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J];机电元件;2009年01期

6 张秀彬;;浅谈电子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3期

7 ;装备新经济——今日中国电子制造业[J];中国电子商务;2000年12期

8 刘新光;独立分销商加强对中国电子制造业服务[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20期

9 黄春生;谁知员工心——台湾电子制造业员工工作期望与满意度调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3年12期

10 范世森;中国电子制造业展现巨大商机,肖特展示多种组件和技术[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朝仪;胡丽华;;“绿色电子制造”是电子制造业必由之路[A];第二十一届中国(天津)’2007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健;宁越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框架下的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毛亚明;;静电对电子制造业的危害和解决方案[A];静电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C];2002年

4 刘崇伟;;中小SMT加工企业管理架构探讨[A];2007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林琳;;电子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教学体系开发思路[A];2008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宝亮;日企衰退将使中国电子制造业面临两大挑战[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董世梅 袁敏;电子制造业销售额增长31.4% 出口交货值增长58.8%[N];四川日报;2012年

3 哲一;提振信心应对电子制造业增速回落[N];中国电子报;2012年

4 经济报记者 陈澄;我省电子制造业增速低位回升[N];江苏经济报;2013年

5 经济报记者 陈澄;上半年我省电子制造业稳中有升[N];江苏经济报;2013年

6 北京商报记者 张绪旺;科通芯城提速构建电子制造业生态系统[N];北京商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训;信息化:电子制造业先行[N];中国电子报;2002年

8 记者 许南欣;电子制造业:人才强力吸收机[N];人才市场报;2007年

9 罗清启;谨防地产炸伤电子制造业[N];经理日报;2007年

10 纪剑;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电子制造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勇;面向电子制造业的敏捷询单决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莉华;电子制造公司HB的培训现状分析及改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冯晓洋;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周健;T电子公司(中国)竞争战略思考[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亚丽;我国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5 任英;电子制造业库存合理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朱军;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电子制造业的调整与振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靓;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电子制造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殷婷;中国电子制造业生产外包的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陈sハ,

本文编号:251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51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