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3:11

  本文关键词:我国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保障房作为我国的一项民生工程,保障房的建设具有设计简单、户型比较固定、建筑面积适中的特点,因此保障房实施建筑工业化是十分适合的。但是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较慢,水平也较低,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障碍,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建筑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建立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是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对保障房和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理论进行了介绍,对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保障房建筑工业化的研究背景,论述了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保障房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认真研读了国内外学者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其次通过查阅文献,系统地对保障房和建筑工业化的概念以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保障房建设的特点,指出了保障房建设实施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剖析了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理论。结合国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我国的相关评价标准,发现我国现有评价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件做好铺垫。然后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和需要遵守的原则,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个维度: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装配化、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和绿色节能化。这五个维度下面又包含了20个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打分,再用层次分析法对打分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每个维度和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各层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和最高层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是实例分析,通过第四章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对实际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其工业化建筑水平的综合评价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建议。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能够比较准确地做出评价。
【关键词】:保障房 建筑工业化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F426.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综述11-15
  • 1.2.1 国外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16-18
  • 第2章 保障房和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理论18-27
  • 2.1 保障性住房的概念界定及特点18-19
  • 2.1.1 保障房的相关概念18
  • 2.1.2 保障房建设模式的特点18-19
  • 2.2 建筑工业化的相关理论19-23
  • 2.2.1 建筑工业化的相关概念19-20
  • 2.2.2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理论20-23
  • 2.3 保障房实施建筑工业化的优势23-24
  • 2.4 建筑工业化的相关评价体系研究24-27
  • 2.4.1 国外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24-25
  • 2.4.2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评价标准25-27
  • 第3章 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7-36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27-28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27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7-28
  • 3.2 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8-36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28-29
  • 3.2.2 建筑设计标准化评价指标的确立29-30
  • 3.2.3 构配件部品生产工厂化评价指标的确立30-31
  • 3.2.4 施工建造装配化评价指标的确立31-32
  • 3.2.5 生产经营信息管理化评价指标的确立32-33
  • 3.2.6 绿色节能化评价指标的确立33-34
  • 3.2.7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的建立34-36
  • 第4章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数学模型的建立36-45
  •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36-42
  • 4.1.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基本思路36-38
  • 4.1.2 指标权重的计算38-42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与模型42-45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念42-43
  • 4.2.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43-45
  • 第5章 实例分析45-50
  • 5.1. 工程概况45
  • 5.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45-49
  • 5.2.1 问卷设计45
  • 5.2.2 模糊综合评价45-49
  • 5.3 结果分析49-50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0-52
  • 6.1 本文总结50
  • 6.2 研究不足50-51
  • 6.3 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A55-59
  • 附录B59-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子惠;苏义坤;;工业化建筑建造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J];山西建筑;2016年04期

2 陈小波;;基于BIM的保障房工业化建造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5年10期

3 林海燕;程志军;叶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简介[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02期

4 张希黔;康明;黄乐鹏;;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现状的了解和建议[J];施工技术;2015年04期

5 张传成;李轶;许凯;;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J];建筑技术开发;2015年01期

6 邓志勇;;基于保障房工业化建设的“四化”问题研究[J];福建建筑;2014年11期

7 谭宇昂;徐松林;;住宅工业化技术在保障房项目中的应用[J];深圳土木&建筑;2014年03期

8 吴涛;;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J];中华建设;2014年07期

9 龙玉峰;谌贻涛;赵晓龙;;工业化技术在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艺;2014年06期

10 刘浩强;;建筑工业化推动建筑节能[J];砖瓦;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义维;主要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及中国的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丰洲;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吴瑞珠;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3 郑方园;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4 张少伟;我国房地产业实施住宅产业化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陈晶晶;基于建筑工业化的建筑企业建造能力评价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颜歆;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潘璐;中国住宅产业化面临的障碍性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赵睿;住宅产业化中的标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郝胜梅;住宅产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08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