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56产业链视角下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5 18:00

  本文关键词:产业链视角下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以杭州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总结与研究的不足之处;6.1研究总结;本文首先对会展产业的概况与实践意义做了简要介绍,;在对产业链理论、会展产业链理论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理论分析之后,笔者以杭州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利用2001.2008;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着重投资在这四个;6.2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总结与研究的不足之处

6.1研究总结

本文首先对会展产业的概况与实践意义做了简要介绍,引出研究的问题,即如何对会展产业的发展作有效的指导,使其更有效率地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笔者进而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发现产业链角度对会展业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较少有人进行过细致全面的研究,并且大多数研究停留在描述和初步估算,缺少理论和实证分析。于是文章选定产业链的角度对会展产业进行综合分析。具体的选取杭州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杭州作为中国会展产业发展中等水平但又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对大多数与杭州会展发展程度相当的城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对产业链理论、会展产业链理论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的基础上,对一条特殊的会展产业链——会展旅游产业链作了具体分析,这是一条效率特别高的产业链,在杭州这样一个旅游城市构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是杭州会展发展的最重要的道路。之后,从理论上分析了会展产业的综合效应,包括经济效应、产业带动效应,这两者从产业链的角度又理解为产业链的延展效应。产业链外部的延展效应,即会展产业对第三产业外部的产业的影响及关联;产业链内部的延展效应即会展产业对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的关联效应。

理论分析之后,笔者以杭州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分为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两部分,都是围绕产业链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定性分析采用SWOT模型,对杭州会展产业链上各主体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细致分析,最终得出SWOT矩阵,提供了四类战略选择。主要包括:杭州会展产业链的上游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应该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利用市场的选择促进会展产业的良性竞争从而推动产业发展;产业链中游产业是杭州会展发展的劣势,应该利用国际及香港会展业进驻内地的契机,政府鼓励积极筹建大型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会展场馆以适应国际化需求;产业链下游产业是杭州会展发展的优势所在,应该积极利用杭州的旅游资源优势,着重构建会展旅游产业链,提高杭州的会展竞争力,并将相应配套产业进一步扶持起来,为会展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利用2001.2008年杭州会展举办场次数据,及8个相关产业的产业量作为考察对象,分析会展产业与它们的关联度。这8个相关产业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来。最终研究表明,旅游业、餐饮住宿业、邮电通讯业和保险业是于杭州会展产业关联度最强的四大产业,为了促进会展产6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着重投资在这四个产业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促成产业间的互动发展。最后在全文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6.2研究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有关会展产业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只是在参考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所作的一次尝试性研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本文研究的会展产业主要是指展览业,由于时间、精力、篇幅等原因对会议、奖励旅游与大型活动研究较少,下一步将研究会展经济的其他几种形式。

第二,本文虽参考若干相关理论,但理论体系仍不完善;对会展产业的定量分析和模型分析虽然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仍然不够完善,有必要在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三,对会展产业的研究在现状和对策方面比较系统,研究主要偏重宏观方面,对会展空间结构、会展企业融资、高新技术条件下会展的创新等微观领域研究还很少涉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将关注这一领域。

在以后的研究中,以下问题需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本研究的后继工作还应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进一步搜集数据和资料,完善所构建的数据模型,可以分析会展办展面积、会展直接收入等与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度。

第二,进一步研究会展产业与各产业关联的效应乘数,即会展产业收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的多少倍,并且定量地分析各产业的投入量与会展产业的产出量的比例关系。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过聚荣.会展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舒立峰.南昌市会展经济发展研究[R],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7:l

[3]施昌奎.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6:3

[4](美)MiltonT.AstroffandJamesR.Abbey,宿荣江译.会展管理与服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美)史密斯.会议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6]刘文君.湖南会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R],硕士学位论文,南华大学,2005

[7]曹剑飞.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研究[R],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06

[8](美)约翰·艾伦等著,王增东杨磊译.大型活动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潘杰.中国展览史[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0]林宁.展览知识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1]杨虎涛.会展经济: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江论坛,2000(06):25-28

[12]保健云徐梅.会展经济——一种蕴藏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3]应丽君.2l世纪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14]刘大可.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15]刘大可.中国会展业:理论、现状与政策[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16]张健康任国岩.会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马勇王春雷.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王书翠.会展业概览[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19]卡林·韦伯田桂成.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分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王华.我国商务会展旅游发展探析[J],求实,2005(2):113—114

[21]赵军.论中国会展旅游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05(9):105—106

[22]曾武佳.会展旅游的后现代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6(1):12—14

[23]马勇王勇.会展物流战略途径选择[J],参展商,2005(2):32—34

[24]刘宏伟.中国会展经济报告(2002)‘[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25]赵成孝.中国会展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物价,2003(2):44—46

[26]王云龙.有关我国会展产业性质的基本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4(1):84—86

[27]刘正朱.中国会展业:在市场检验中阔步前行[J],展会报道,2005(3):69—70

[2S]冯晓丽覃家君.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9):33-36

[29]吕东旭.中国展览业发展四大瓶颈[N],中华工商时报,2005

[30]过聚荣.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1]刘大可王起静.会展活动概论[M],北京:ifi.华大学出版社,2004

[32]刘大可陈刚王起静.会展经济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

[33]孙明贵.会展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4]谭洛明.广州会展业刍议[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2-26

[35]黄维新.略论广州会展业的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20—23

[36]晓琳.会展业:申城经济新亮点[J],华东科技,2002(11):8—11

[37]谢臣英杨叶飞.关于广州加快国际会展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

师,2002(2):95—96

[38]陶婷芳.会展经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兼析上海会展业的现状和对策[J],财经研究,2003(6):43—51

[39]徐祥生.加快上海会展产业的规范发展[J],上海商业,2004(10):19

[40]刘宏伟.对北京会展产业的思考[J],首都经济杂志,2003(12):28—3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文魁储祥银.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

[42]侯汉坡邱菀华.论北京市的会展产业发展[J],北京社会科

学,2004(2):61-66

[43]龚维刚曾亚强.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4]程宏.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及借鉴[J],经济纵横,2001(9):29-31,59

[45]杜荣.德国展览业成功因素分析及启示[J],德国研究,2002(1):42-46

[46]胡尹燕,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国外借鉴和基本思路[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62—64

[47]宋伟良.中外会展业发展比较[J],商业时代、理论,2004(35):65-66

[48]戴双兴.福建与国际会展业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3):35-37

[49]王春雷诸大建.中美会展产业发展系统比较研究——兼论美国会展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6(6):86-92

[50]赵宁吴国清.会展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42-44

[51]Dr.JoeGoldblatt陈加丰王新(译).国际性大型活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2]段炳德魏中龙.我为会展狂:如何经营成功的会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3]仇其能.中国会展产业链及运作模式研究[R],硕士学位论文,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

[54]王起静.会展产业链、配套半径和产业竞争力[J],中国会展,2006(19):47-49

[55]余向平.会展产业链的结构及其延展效应[J],,商业研究,2008.8:92-94

[56]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12(6):77-78

[57]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4(10):36-38

 

 

下载地址:56产业链视角下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以杭州为例_图文.Doc

  【】

最新搜索

产业链视角下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以杭州为例_图文

最难忘的人作文

服务行动之连带服务

人的生殖复习学案

懂了泪水,就懂了人生!(转载)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_1000字作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析

《连加连减》反思

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探究

坞修报告(二管)


  本文关键词:产业链视角下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以杭州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23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