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民国时期第三次全国美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20:26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第三次全国美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文化艺术急剧变化和繁荣发展的时期,期间诞生了许多影响中国文艺走向的大师,美术亦是民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美术受到西方美术思想的全面影响,现实主义思想在抗战的背景下更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了推动美术的发展并对大众进行美术教育,民国政府前后共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美术展览,这些美术展览在当时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后一次全国美展是于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行的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 本文首先对第三次民国全国美展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举办,相较于前两届全国美展,此届美展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抗战大后方的特殊地理位置,必然使得整个展览带有一定的战时气氛,与前两届相比有着其筹备、地域、内容和诸多特征的不同,对当时社会及战争的影响也是空前绝后的。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举办全国性的美展,以提升战时大众的精神风貌,同时对大众进行美术教育。战时背景下举行全国性美展将会面临很多不利条件,有些障碍是难以克服的。这就对美展主办者尤其是筹备委员会提出很多挑战。一方面需要他们具有胆识和魄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预测能力。通过对此次美展具体举办过程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厘清此次美展的脉络,便于今天的我们对那次美展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今天我们举行美展或者其他美术推广活动将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对民国第三次全国美展所面临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民国时期所面临的国际大环境虽然有一些积极因素,但总体上是不利的。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民国的艺术必然会受到更强势的西方艺术的影响,其中,美术领域便受到西方现实主义等美术思想和绘画技巧的影响。无论是东渡日本的留学生,还是越洋欧洲的留学生,他们所学习的美术思想都是西洋艺术,他们回国以后在中国积极宣扬所学,从而掀起了民国时代的现代艺术运动,而其核心便是所谓的“洋画运动”。现代美术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并促使民国政府也将美术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外国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尤其是西洋艺术的现代写实主义,它在民国时期的美术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现代艺术大师都是接受西方美术思想的,这就使得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都是西式为主,在这过程中,大师们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将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美术结合起来,一方面是追求美术的实用主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动传统美术的新发展。 接着,本文对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艺术所面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淞沪会战失败后,南京、武汉和广州等地也相继沦陷,中华大地的东半部几乎全部被日本染指。在这种背景下,包括美术家在内的艺术家们纷纷向中部和西方的抗敌后方迁移,这种痛苦的迁徙重新塑造了我国新的美术版图。其中,一部分美术家留在敌占区,更多的则流向香港、重庆以及延安等地,这些不同地域的美术家受到各自不同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逐渐形成了较大差别。但是,围绕抗日救国这一共同目标,尽管有了地理上的隔离,但各自的创作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相互影响和交融的。民国第一次美展前后共向社会开放一个月,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社会大众对美术的关注。这次美展尽管也受到当时一些评论家的批评,然而其积极意义是十分显著的: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美展,它提升了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它让艺术从业者有机会向社会说出自己的话语;它让社会大众有了一个开放而丰富的了解并享受艺术的平台。而民国第二次全国美展则在第一次全国美展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加成功的举办,第三次美展虽然面临艰难的战时环境,但也比较成功地在战时陪都重庆举办。这些美展不仅展示了民国时期的艺术进步,也展示了艺术家们与民族和国家同命运的可贵品质。 本文还对民国第三次全国美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第三次美展是由民国教育部主办的,其主导成立的筹备委员会在仓促的两个月时间内制定了较为成熟的作品征集、展品审查、展览设计、展览参观、展品评奖以及展品发还等办法。此次展览得到了全国各地,包括沦陷区,大后方的各位美术家的积极响应,当局政府的大力支持及重庆市民的积极参与。本次所得收入全部用作劳军,其大众美育以及支持抗战的目的显而易见。 最后,对民国第三次全国美展的作用和意义从现实主义美术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它为众多的艺术家提供了公开的表达思想、战时作品、切磋技艺以及交流观点的平台和机会,也为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它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影响人们的精神和思想。事实上,包括第三次全国美展在内的美展都在提升国际形象、调节公众情绪、沟通国际人士以及博得外国同情和认可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民国第三次美展进一步促进了现实主义美术精神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 现实主义精神 民国时期 全国美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5
  • 一 选题缘由11-12
  • 二 概念界定12
  • 三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12-15
  • 第一章 第三次全国美展——举办背景15-25
  •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美术展览萌芽15-18
  • 第二节 美展前国内外的美术状况18-22
  • 第三节 硝烟中的抗战大后方美术22-25
  • 第二章 第三次全国美展——前期筹备25-37
  • 第一节 美展的特殊选址缘由25-27
  • 第二节 美展的具体策划及组织27-30
  • 第三节 美展的作品征集及要求30-32
  • 第四节 美展的作品审查及结果32-37
  • 第三章 第三次全国美展——实施过程37-47
  • 第一节 美展的举办时间及地点37-38
  • 第二节 美展的日程及参观情况38-42
  • 第三节 美展的获奖作品及奖励办法42-47
  • 第四章 第三次全国美展一影响意义47-61
  • 第一节 相较前两次全国美展之异同47-52
  • 第二节 抗战大后方美术的现实主义精神52-56
  • 第三节 抗战时期中国美术的“大众化”走向56-61
  • 结论61-63
  • 附录63-67
  • 参考文献67-69
  • 致谢69-71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勤海;;一腔热血育桃李 丹青妙笔谱春秋——现代艺术大师陈之佛[J];书画世界;2008年01期

2 马明宸;;取法创格——李斛的中国画变革探索及其成就[J];书画世界;2009年03期

3 冯兆杰;;1920年代至1940年代山水画复古思潮之流变[J];书画世界;2010年04期

4 冷昊;;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刘莹莹;;论郭熙的山水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艾青;;关于蒋兆和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及其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张晓芳;;浅析吴冠中先生的中国画现代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汪青青;;从东方自画像看“我”是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9 段世昌;曹峰;;浅述艺术类学科教育的几个特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10 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思法;;地方文化资源向地方课程资源转化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沙显增;;鄢陵“阳乌载日”汉画像砖欣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星;;转瞬即逝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锋”艺术家后期转型现象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褚潇白;;社会反常与文化应激中的艺术创作——试析北平辅仁大学基督宗教图像本土化尝试(1930-1949)[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5 高红霞;周静;;近代上海文化市场中的笺扇庄[A];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军;上海连环画发展史研究(1949-1966)[D];上海大学;2011年

3 徐立;20世纪前期(1912-1937)上海粤籍美术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玄巍;木版画的刀法与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张平;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温润;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媛媛;论传统中国文人画的中和之美[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冉璐;艺术设计与造型能力的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魏强;从中国山水画和风景油画谈写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芳;试论中国画的线外之“线”[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乔珂;“透”——从中国传统镂空器物到现代“透明”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金茹;1949-1976年中国政治宣传海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林景;古彩瓷绘画艺术语言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第三次全国美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84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4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