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论“借物移情”在抽象绘画中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17-05-21 22:03

  本文关键词:论“借物移情”在抽象绘画中的可行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除了快速的经济建设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外,也面临着如何改善民众精神生活,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问题。作为美术系的研究生,我从自己研习的抽象绘画领域中深入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在本论文中,我将从“借物移情”这个角度切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理念在以抽象绘画为主的现代性媒介实现转换的可行性。 在第一章里,我对“借物移情”这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创作方法进行了概述,并通过研究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来考证“借物移情”这一创作方法在古代艺术中的重要性。以“借物移情“为基础的意象活动和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精华之所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面临着如何将传统理念进行现代性转换的问题,抽象绘画是可行的转换媒介之一。 第二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西方抽象艺术理论和绘画实践方面。德国艺术史学家沃林格的著作《抽象与移情》是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发展的基础,沃林格在书中将抽象作为移情的对立面进行论述,以抽象冲动为心理依据对具有平面性,二维性和几何性的古代(原始)艺术进行解释,并证明其存在价值和美学依据。这一观点在当时推动了以抽象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的进步,而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则需要思辨的继承,“移情”的概念和“抽象”既有对立的方面,也有共存的可能,即便在沃林格本人也认为“希腊古典艺术创造的有机自然是抽象与移情奇迹般的结合”。在第二章中,我首先对沃林格的《抽象与移情》一书进行了再读,从中寻找和本论文论点相关的论据,并消除可能存在的理解误区;之后通过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不同绘画流派进行梳理,可以探究其表现形式和观念中所蕴涵的“借物移情”思想或痕迹;在最后一部分中,我从中西方的哲学基础角度出发,分析双方“物”,“情”观念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表达形式上的区别。在当代艺术新形势下,中国传统哲学观下的“借物移情”移植到抽象绘画中,可能是抽象绘画本体语言发展的新契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家在抽象艺术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第三章里,我将对主要艺术家和作品的进行整理,分类,并分析其中的“借物移情”的特征,以及相应的“物”,“情”关系。最后,通过回顾抽象绘画近期在国内外进行的主要展览和收集,分析相关评论家的理论和文献,从实践的角度了解“借物移情”在中国抽象绘画本土化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获得的肯定,并展望其未来趋势走向,进而完成对本文论题的论证。
【关键词】:借物移情 意象 抽象绘画 现代主义 现代性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绪论12-16
  • 第一章 “借物移情”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16-34
  • 第一节 “借物移情”概述16-20
  • 第二节 “借物移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表现20-24
  • 第三节 “借物移情”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表现24-30
  • 第四节 比较中国主要哲学流派对“物”“情”及两者关系的不同认识30-34
  • 第二章 “借物移情”在抽象艺术中的表现34-56
  • 第一节 理论再读—《抽象与移情》34-38
  • 第二节 康定斯基,热抽象中的“物”与“情”38-42
  • 第三节 蒙德里安,冷抽象中的“物”与“情”42-46
  • 第四节 德库宁,抽象表现主义中的“物”与“情”46-52
  • 第五节 中西方“移情观”的不同及其原因52-56
  • 第三章 “借物移情”在中国抽象绘画中的可行性56-86
  • 第一节 中国抽象绘画历史发展回顾56-62
  • 第二节 “借物移情”在中国抽象绘画中表现形式62-72
  • 一、“借物抒情”之于形式美,抽象美62-64
  • 二、“感物咏志”之于人文关照,东方文化精神64-67
  • 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之于自然万物的和谐宇宙观67-70
  • 四、“心即是物”,“物我两忘”之于材料创作,和静穆空灵的绘画形式#5970-72
  • 第三节 近年主要抽象艺术展回顾72-78
  • 一、2010“大象无形”中国抽象艺术展72-74
  • 二、2007“气韵”中国抽象艺术巡回展74-75
  • 三、2010“抽象之道”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75-76
  • 四、2011“道法自然”中国抽象艺术展76-78
  • 第四节 中国抽象艺术理论发展78-84
  • 一、中国抽象艺术理论发展78-80
  • 二、“意派”理论80-82
  • 三、“美在意象”理论82-84
  • 第五节 “借物移情”在中国抽象绘画中应用的意义84-86
  • 结束语86-88
  • 附录一、硕士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8-89
  • 附录二、硕士在读期间主要作品89-92
  • 主要参考文献92-96
  • 后记96-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其;;象由心生:中国抽象与传统主义的自觉[J];画刊;2011年07期

2 彭锋;;美在意象——叶朗教授访谈录[J];文艺研究;201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论“借物移情”在抽象绘画中的可行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84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3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