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马戴诗歌艺术论

发布时间:2022-10-21 14:43
  生活环境的困窘和科场失意的苦闷等原因,造成马戴创作格局的狭窄。其诗歌创作更多地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琐屑之物、荒寒之景;马戴通过苦寒意象的选择与使用、日常意象的苦寒修饰等来平抑内心的苦闷,抒发困窘蹇促的悲哀;同时炼字成句、炼意成境的做法凸显马戴作诗的苦吟态度以及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马戴诗歌中多次出现有关海的物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这些物象在马戴诗歌中被意象化和主题化,表达了思乡、惜别和归隐之情。马戴诗歌中的归隐想法不仅是由思乡引起,更多的是受到了禅宗的影响。禅宗“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宗旨使马戴的思想越来越向自然、适意的人生趣味转化,更加向往平淡闲适的隐逸生活。马戴对禅宗教义的感悟和对与僧侣交往的描写,使其诗歌充满了空灵、空寂的禅味与自在适意的哲理,构成了诗歌的禅音理趣。坎坷的仕途、无望的科场使马戴不得不转向隐逸生活去慰藉内心的愤懑与惆怅;长久的隐逸使马戴不安于这种闲适无为,力图通过出仕再次实现自己的仕途追求,由此引发了马戴期仕羡隐的矛盾。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马戴诗歌的苦吟特色
    1.1 意象的选择与修饰
        1.1.1 苦寒意象选择
        1.1.2 寻常意象的苦寒修饰
    1.2 炼字成句,炼意成境
        1.2.1 炼字成句
        1.2.2 炼意成境
第二章 马戴诗歌的地理性
    2.1 意象化的地理性描写
        2.1.1 单一的地理空间
        2.1.2 多元的地理空间
    2.2 主题化的地理性描写
        2.2.1 海景亦思乡
        2.2.2 海景亦惜别
        2.2.3 海景亦归隐
第三章 马戴诗歌的禅音理趣
    3.1 空故纳万境
    3.2 平常心是道
第四章 马戴诗歌的仕隐矛盾
    4.1 壮志难酬时的归隐
    4.2 平淡隐逸后的入世
    4.3 既仕既隐的晚唐士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文学地理学的方法分析诗词的时空结构[J]. 曾大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1)
[2]“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J]. 曾大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3]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试论程千帆先生“诗地互证”的学术思想[J]. 倪春军.  文学评论丛刊. 2013(02)
[4]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曾大兴教授访谈录[J]. 曾大兴,李仲凡.  学术研究. 2013(08)
[5]地域文学性质、特点及其他[J]. 王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6]“苦吟”含义寻绎[J]. 朱大银.  黄山学院学报. 2012(06)
[7]马戴登入《诗人主客图》清雅派“升堂”之门初探[J]. 沈文凡,陈晓雷.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J]. 宇文所安,贾晋华,钱彦.  读书. 2011(04)
[9]丰富的内蕴 感伤的情怀——马戴山水诗解析[J]. 隋丽丽,舒红霞.  大连大学学报. 2010(02)
[10]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 邹建军,周亚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硕士论文
[1]地方性书写的意义与局限[D]. 张露.吉首大学 2016
[2]马戴考论[D]. 方奇.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马戴诗歌研究[D]. 周建辉.河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9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9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