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20世纪30年代茅盾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21 15:24
  20世纪30年代,茅盾反复阐释"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显示出他对"五四"精神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他从性质、价值以及局限等方面细致剖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五四"精神中的"个性解放"进行了肯定。但是,在立足社会问题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并考查反封建反帝任务在20世纪30年代的处境后,茅盾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失败了且无法在新时期发挥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却有推进反封建反帝的积极作用。由此,他逐渐倾向无产阶级革命话语。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茅盾的讨论从一个向度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这种影响折射出茅盾一类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漫说“鲁迅五四”[J]. 钱理群.  书城. 2009(05)
[2]鲁迅与“五四”精神[J]. 杨义,郝庆军.  文学评论. 2009(03)
[3]“左联”前期——回忆录[十二][J]. 茅盾.  新文学史料. 1981(03)
[4]重在思想革命─—周作人论新文学新文化运动[J]. 舒芜.  中国文化. 1995(01)



本文编号:3695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95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