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惠来县高三生物复习课程序性知识教学实证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3 02:03

  本文关键词:惠来县高三生物复习课程序性知识教学实证及案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注重对教材核心内容的复习,注重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将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能够提高解题能力。但是,农村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仍普遍存在教师将知识当成识记层次,强调学生机械记忆的教学情况。学生虽然能记住知识,但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最终影响了他们的生物成绩。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本研究认为教师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应用程序性知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熟悉高考常考的核心知识,并能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和运用知识。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方法分别对惠来县高中生物教师进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惠来二中部分高三学生进行高考核心知识掌握情况的现状调查。通过前后测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进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实证和案例分析,其结果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表明:惠来县年轻教师偏多,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7.9%,教学经验不足者居多,缺乏专业指导;教师运用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的情况极少,有强化的必要性;占调查总数36.69%的学生认为实验设计和遗传规律是知识难点,84.89%的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表曲线分析能力不足。通过访谈调查分析表明:B类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监督能力较差;而A类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而且具有较高的元认知能力,并根据其元认知制定适合自己的元认知策略。通过程序性知识教学实证的研究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在解题能力和生物成绩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即程序性知识教学能提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程序性知识教学 农村高三生物复习课 实证及案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11-12
  • 1.1.2 惠来县边远农村高中教学现状12-14
  • 1.1.3 惠来县农村生物科课程评价形式单一14
  • 1.1.4 关于“生物程序性知识”的研究14-15
  • 1.1.5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15
  • 1.2 研究现状15-22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2-23
  • 1.3.1 研究目的22-23
  • 1.3.2 研究意义23
  • 1.4 创新点23
  • 1.5 技术路线23-24
  • 1.6 研究方法24-25
  • 第2章 理论基础25-33
  • 2.1 神经生理学水平的研究25-27
  • 2.1.1 学习与大脑皮层的有关研究25
  • 2.1.2 语言与脑生理学研究25-26
  • 2.1.3 记忆与大脑加工26-27
  • 2.2 学习的分类27-29
  • 2.2.1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27-28
  • 2.2.2 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28
  • 2.2.3 国内学者的学习分类28-29
  • 2.3 学习理论29-33
  • 2.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0
  • 2.3.2 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30-32
  • 2.3.3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32-33
  • 第3章 惠来县农村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分类及问卷调查33-57
  • 3.1 人教版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及其分类33-38
  • 3.2 惠来县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38-55
  • 3.2.1 现状调查38-41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41-55
  • 3.3 本章小结55-57
  • 第4章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57-103
  • 4.1 辨别的教学设计57-64
  • 4.1.1 知觉学习原理57-59
  • 4.1.2 吉布森的观点59
  • 4.1.3 高中生物学科特点59-60
  • 4.1.4 辨别学习的教学设计60-64
  • 4.2 概念的教学设计64-76
  • 4.2.1 问题的提出64-68
  • 4.2.2 概念的相关理论68-71
  • 4.2.3 概念的一般教学过程——以《免疫调节》为例71-76
  • 4.3 规则的教学设计76-89
  • 4.3.1 问题的提出76
  • 4.3.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的要求76
  • 4.3.3 规则的定义和学习过程76-77
  • 4.3.4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规则分类77-79
  • 4.3.5 规则的学习过程79-89
  • 4.4 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89-98
  • 4.4.1 问题解决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地位90-92
  • 4.4.2 假说-演绎法的教学设计92-98
  • 4.5 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98-101
  • 4.5.1 认知策略的相关理论98-99
  • 4.5.2 与认知策略有关的访谈调查99-101
  • 4.6 本章小结101-103
  • 第5章 程序性知识的应用实验探究103-113
  • 5.1 实验目的103
  • 5.2 提出问题103
  • 5.3 作出假设103
  • 5.4 实验的预期结果103-104
  • 5.5 设计实验104-107
  • 5.5.1 实验对象104
  • 5.5.2 自变量的选择104
  • 5.5.3 因变量的确定104-105
  • 5.5.4 无关变量的控制105
  • 5.5.5 实验材料105-107
  • 5.5.6 实验步骤的设计107
  • 5.6 进行实验107-108
  • 5.6.1 前测107
  • 5.6.2 教学实验实施阶段107
  • 5.6.3 后测107-108
  • 5.7 实验结果与分析108-112
  • 5.7.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高考核心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108-109
  • 5.7.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生物成绩的比较与分析109-112
  • 5.7.3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学习效果分析112
  • 5.8 实验结论112-113
  • 第6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113-121
  • 6.1 结论113-114
  • 6.2 讨论114-118
  • 6.2.1 问卷调查结果讨论114-117
  • 6.2.2 学生访谈调查结果讨论117-118
  • 6.2.3 程序性知识教学实验结果讨论118
  • 6.3 建议118-119
  • 6.3.1 教师方面118-119
  • 6.3.2 学生方面119
  • 6.4 不足与展望119-121
  • 参考文献121-127
  • 致谢127-129
  • 附录1 教师问卷129-131
  • 附录2 学生前测问卷131-132
  • 附录3 尖子生结构性访谈题目132-133
  • 附录4 A类学生结构性访谈对话内容133-137
  • 附录5 百校联考(一)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137-142
  • 附录6 揭阳高三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42-147
  • 附录7 学生后测问卷147-148
  • 附录8 第4章教学案例148-157
  • 附录9 B类学生非结构性访谈详细内容157-162
  • 附录10 对照班教师教学案例162-163
  • 附录11 部分学生作品163-167
  • 附录12 学生在实验前后对概念图制作的看法167-1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红丽;;从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看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9期

2 高学林;;高中生物定义性概念及其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3年28期

3 肖化移;;论职业教育中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特点与规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4 万江;从吉布森的知觉学习理论看当前早期教育的问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任洁;定势对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惠来县高三生物复习课程序性知识教学实证及案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2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