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8:33

  本文关键词: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什么是发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发展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质态或存在方式之间的转换,通俗一点讲,就是事物的良性变化或者进化。人类文明的发展几千年的历程中,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每一个时期的首要条件,在当今以文明著称的和谐社会里,就更应该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自开设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以来,本着以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又不给学生的学业增加负担的原则,该门课程一直都主张开卷考试,那么在这种方式下,该如何完善开卷方式与教学策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呢?本文在此背景下,带着这样的疑问,首先探讨了开卷考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并着眼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卷现状,总结和归纳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相关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程 开卷背景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0
  • 一 选题背景8
  • 二 选题目的8-9
  • 三 选题意义9-10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10-16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0-11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10-11
  • (二)开卷考试11
  • 二 相关理论基础11-16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12
  • (二)多元智能理论12
  •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12
  • (四)有效教学理论12-13
  •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3-16
  • 第三章 开卷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现状16-25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卷特点16-20
  • (一)思想性16
  • (二)开放性16-17
  • (三)能力性17
  • (四)综合性17
  • (五)创造性17-18
  • (六)实效性18
  • (七)人文性18-19
  • (八)实践性19
  • (九)时事性19-20
  • 二 开卷考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20-22
  • (一)对学生能力的要求20-21
  • (二)对教师的要求21-22
  •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卷现状22-25
  • 第四章 开卷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25-30
  • 一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25
  • 二 教学方法单一机械25-26
  • 三 课程管理滞后26-27
  • 四 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27-30
  • 第五章 开卷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策略探究30-37
  • 一 注重教学目标契合学生发展需求30-31
  • 二 正确选择和确定教学方法31-33
  • 三 促进教师形成新课程教学理念33-35
  • (一)利用国家培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33-34
  • (二)教研活动常态化,,强化教师新课程教学理念34
  • (三)深入了解学生,促进新课程教学理念自觉化34-35
  • 四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35-37
  • 总结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附件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思敬;;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年02期

2 翟春英;;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学周刊;2014年02期

3 廖信松;;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44期

4 王兴宇;;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2012年30期

5 詹小斌;;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年17期

6 朱敏;;浅谈初中政治开卷考试的可持续性发展[J];才智;2012年16期

7 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8 张治升;;谈初中政治开卷考试的可持续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1年16期

9 张万古;;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J];网络财富;2010年18期

10 张治升;陈国锋;;近三十年初中政治开卷考试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93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