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6:16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无论是在教师专业化转型还是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培训所起的作用的都是不容小视的。通过教师培训,能够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优化师资结构,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本研究试图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找出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尝试给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改进途径,使中小学教师培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与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培训需求、教师培训现状。调查问卷以石家庄市部分中小学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培训机构、培训者和培训内容三个维度对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对石家庄市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调查。中小学教师认为培训机构关于主动了解以及能够满足受训教师不同需求的方面做的最不好,培训者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些问题,培训者采取有效培训方式的效果不理想,培训内容与受训教师的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培训内容对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不明显。本研究最后对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由:培训机构忽视受训教师的需求差异;培训内容侧重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较少;培训方式单一,难以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价等原因造成。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需要完善培训机构,明确培训目标;提高培训者专业化素养;选用实用性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做好科学的培训评估。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培训机构 培训者 培训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2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一)教师专业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的要求10
  •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10-11
  • 二、研究的意义11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11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11
  • 三、概念界定11-12
  • (一)教师培训11-12
  • 四、文献综述12-17
  • (一)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研究12-13
  • (二)关于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因素的研究13-15
  • (三)关于提高教师培训效果途径的研究15-17
  • (四)文献综述小结17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17-22
  • (一)研究思路17
  • (二)研究方法17-18
  • (三)调查问卷的制定与实施18-22
  •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与意义22-27
  •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22-24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22-23
  • (二)终身教育理论23
  • (三)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23-24
  •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性24-27
  •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4-25
  •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5
  •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25-27
  • 第二章 培训机构的现状分析27-31
  • 一、培训机构的发展27
  • 二、中小学教师对培训机构的评价27-31
  • (一)性别差异28-29
  • (二)是否担任班主任的差异29
  • (三)教龄、最后学历与职位差异29-31
  • 第三章 培训者的现状分析31-36
  • 一、培训者的角色定位31
  • 二、中小学教师对培训者的评价31-36
  • (一)性别差异32-33
  • (二)是否担任班主任的差异33
  • (三)教龄、最后学历与职位差异33-36
  • 第四章 培训内容的现状分析36-43
  • 一、培训内容的日趋完善36
  • 二、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评价36-43
  • (一)性别差异37-38
  • (二)是否担任班主任的差异38
  • (三)教龄差异38-39
  • (四)最后学历差异39-40
  • (五)职位差异40-43
  • 第五章 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43-51
  •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因素43-48
  • (一)培训机构忽视受训教师的需求差异43-44
  • (二)培训内容侧重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较少44-46
  • (三)培训方式单一,难以满足教师实际需求46-47
  • (四)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价47-48
  •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对策思考48-51
  • (一)完善培训机构,明确培训目标49
  • (二)提高培训者专业化素养49
  • (三)选择实用性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培训方式49-50
  • (四)做好科学的培训评估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8
  • 后记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富;;教师培训要过硬[J];成才;2000年05期

2 宋玉庆;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几点认识[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刘文;试论中小学教师培训信息化的必然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续向党;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原则[J];中国民族教育;2002年02期

5 刘文;;中小学教师培训信息化的运行系统构想[J];师资培训研究;2002年04期

6 龚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方法)及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年16期

7 刘文;;中小学教师培训信息化的运行系统构想[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2期

8 李天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9期

9 熊效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 究竟谁“埋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9期

10 徐广安;问题—研修—实践—总结——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种成功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务本求实 勇于创新 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于海英;;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思考[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构建优质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袁宝军;;研训一体化创新培训模式的具体组织形式与管理策略[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用“三大支柱”撑起县域教师教育的大厦[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小丽;我区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2 李银莲;我市制定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3 记者 孙军;青岛端出中小学教师培训大餐[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胡利民 张介甫 本报记者 余家明;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5 李笑冰;黑龙江4年内轮训完10万农村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娜仁高娃;我盟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168.2%[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7 韩晓悟;教育部启动援藏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李霞 实习生 钱伟伟;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座谈会在呼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陕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杨成军;加快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新体系[N];陕西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淼;青岛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昨日在平度师范学校挂牌[N];青岛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倩倩;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匡永忠;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俊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历史演变和改革走向[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5 任燕;延安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绩效调查与质量保障探索[D];延安大学;2012年

6 刘莉萍;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德会;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数字故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崔明哲;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效宇;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研究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郑媛媛;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08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