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高三学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05-26 02:13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高三学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高三学生进行生活质量状况的调查,从不同角度了解高三学生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学生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情况等生活方式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针对性地提高乌鲁木齐市高三学生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的6所高中,其中汉族学校4所,维吾尔族学校2所,采用由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编制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制的《乌鲁木齐市高三学生作息时间、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所有的汉族、维吾尔族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生活质量总体情况:大部分学生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比例达88.8%。此外,仅有6.5%的学生处于生活质量中等以上水平。2.汉族学生总体生活质量好于维吾尔族学生(P?0.05),不同性别在总体生活质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生在同伴关系、运动能力和其他等维度,女生在同伴关系、生活便利性和自我满意度等维度低于全国常模。4.汉族学生总体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作息时间方面,每天的午睡情况、学习时长和睡眠时长;饮食习惯方面,一周吃早餐次数、对早餐的态度、午餐地点、一周吃水果次数、是否每天食用新鲜绿叶蔬菜、经常喝的饮料类型、是否常食用比较咸的食物、油炸食品、高脂食品和是否喜欢吃零食、喜欢用零食代替主食;体育锻炼情况方面,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是否在双休日参加体育活动、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坚持锻炼的时间、一节体育课实际锻炼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有无明显疲劳感(P?0.05)。5.维吾尔族学生总体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作息时间方面,每天的午睡情况、睡眠时长和节假日自己支配的时间;饮食习惯方面,一周吃早餐情况、对早餐的态度、一周吃水果次数、是否每天食用新鲜绿叶蔬菜、常喝的饮料类型、是否常食用油炸食品喜欢用零食代替主食;体育锻炼情况方面,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坚持锻炼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主要目的、一节体育课上课实际锻炼时间和参加体育课有无明显疲劳感(P?0.05)。6.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10-20分钟(OR=2.113,P=0.019)、中午在学校吃饭(OR=2.394,P=0.013)、双休日参加体育活动(OR=1.782,P=0.026)提高汉族学生生活质量,每天食用新鲜绿叶蔬菜(OR=2.238,P=0.047)、参加体育锻炼(OR=2.954,P=0.042)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生活质量。结论:乌鲁木齐市高三学生总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汉族学生的生活质量好于维吾尔族学生,但是不同性别在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没有差异;每天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和不注重午睡对学生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不吃早餐、常食用油炸食品、高脂食品和平时喜欢用零食代替主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会降低生活质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继续坚持,体育课有较长的实际锻炼时间和双休日多参加体育有关活动能提高生活质量。因为不同民族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差异,针对不同民族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高三学生 乌鲁木齐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5.5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3
  •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7
  • 1 研究对象13
  • 2 内容与方法13-15
  • 2.1 研究内容13-14
  • 2.2 研究方法14-15
  • 3 质量控制15-16
  • 3.1 培顺工作人员15
  • 3.2 数据采集15-16
  • 3.3 资料整理与录入16
  • 4 统计分析方法16-17
  • 结果17-39
  • 讨论39-44
  • 小结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51
  • 附录51-57
  • 综述57-65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65-66
  • 导师评阅表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色依提卡米力,玉散江;伊犁地区1200名维吾尔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J];中国校医;1998年04期

2 贺燕;于丽;;对维吾尔族学生习得转折连词“可是”的运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7期

3 杨华梅;;维吾尔族学生误用汉语介词“对”的教学策略刍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0期

4 木克代斯·买吐松;;南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训练途径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艾克巴尔·艾力;;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难点[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6 何江;;汉族学生与维吾尔族学生对普通话声调的范畴感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托合提库尔班;;论汉语教学中维吾尔族学生修辞能力之培养[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其曼姑力·沙比尔;;如何提高中等职业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听力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5期

9 苗冬霞;对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教学中的思维方式的导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10 聂鸿雁;;如何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汉语语气词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东杰;;一个中国,“多史”教育,兼听不同故事[A];共识(2011秋刊06)[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大学生支持我解决伊危机立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本报记者 孙文振;“我们在北京挺好的”[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朱彤;爱在天山大地延伸[N];科技日报;2008年

4 报告员 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民族预科班班主任 邵春亮;传道授业心 民族团结情[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陈续;侯纯广:风沙中绽放青春之花[N];光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亚男;寓教于乐学“双语”[N];新疆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玲;维吾尔族预科生汉语完句成分学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新疆高等院校学生族际互动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李赛琦;新疆维吾尔族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柴青清;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兼语句学习偏误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邓靓;喀什市高中生立体几何认知水平调查及对策研究[D];喀什大学;2016年

5 奴尔艾力·卡的;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高三学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6 杨娜;维吾尔族学生汉语隐现句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高洁;不同汉语水平的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声调的听辨实验[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8 安乐;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水平对普通话声调和语调感知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颖;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学习现状调查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李惠;维吾尔族学生汉语高频否定副词“不”和“没”的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高三学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95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