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中国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发展史研究(1902-1949)

发布时间:2017-08-01 00:27

  本文关键词:中国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发展史研究(1902-1949)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 民国 中国数学教育史 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


【摘要】:1902-1949年是中国中学数学教育从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该时期的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经历了从翻译到编译又到自编创新的曲折过程。目前,对这一时期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全面、系统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借助第一手资料对这一时期的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的历史背景、内容体系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本课题的阐述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2章,清末民初的解析几何教科书。1902-1922年间,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未涉及解析几何学内容,但是该时期也出版了少量的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其中多为翻译欧美和日本的解析几何教科书。第3章,民国中期的解析几何教科书。1923-1936年是我国数学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出版的高中解析几何教科书发展迅速,且以自编为主,呈现多元化特征。本章以在“新学制”制度下编写的《新学制高级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为例,从编排形式、编写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第4章,民国后期的解析几何教科书。1937-1949年间,虽然社会动荡,但是高中解析几何教科书稳步发展,教科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本章在阐述该时期时代背景与课标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对《新中国高级中学平面解析几何学》编写特点的分析,阐明了该时期解析几何教科书的发展情况。第5章,1902-1949年解析几何核心概念的变迁。本章选取了这一时期我国流传较广的若干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以作为核心概念的圆锥概念为例阐述了解析几何教科书的发展历程。第6章,结论。本章总结了1902-1949年间中国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的发展特点,并提出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清末 民国 中国数学教育史 中学解析几何教科书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4
  • 1.1.1 研究目的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文献综述14-15
  • 1.3 研究方法15-16
  • 1.4 创新之处16-17
  • 第2章 清末民初的解析几何教科书(1902-1922)17-29
  • 2.1 时代背景17-19
  • 2.1.1 晚清兴办学堂时期17-18
  • 2.1.2 清末民初(1902-1922)18-19
  • 2.2 解析几何教科书分析19-27
  • 2.2.1 解析几何教科书汇总19-21
  • 2.2.2 个案分析——以《温特沃斯解析几何学》为例21-27
  • 2.3 小结27-29
  • 第3章 民国中期的解析几何教科书(1923-1936)29-47
  • 3.1 时代背景29-32
  • 3.2 课程标准演变情况32-38
  • 3.2.1 1929年高级中学算学课程标准分析32-33
  • 3.2.2 1932年高级中学算学课程标准分析33-35
  • 3.2.3 1936年数学课程纲要分析35-38
  • 3.3 解析几何教科书分析38-45
  • 3.3.1 解析几何教科书汇总38-40
  • 3.3.2 个案分析——以《新学制高级中学解析几何学》为例.40-45
  • 3.4 小结45-47
  • 第4章 民国后期的解析几何教科书(1937-1949)47-63
  • 4.1 时代背景47-48
  • 4.1.1 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状况47-48
  • 4.1.2 解放区的教育状况48
  • 4.2 课程标准演变情况48-54
  • 4.2.1 1941年数学课程纲要分析49-52
  • 4.2.2 1941年六年制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草案分析52
  • 4.2.3 1948年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分析52-54
  • 4.3 解析几何教科书分析54-62
  • 4.3.1 解析几何教科书汇总54-56
  • 4.3.2 个案分析——以《新中国高级中学平面解析几何学》为例56-62
  • 4.4 小结62-63
  • 第5章 1902-1949年解析几何核心概念的变迁63-70
  • 5.1 课标中“圆锥曲线”的变化63-64
  • 5.2 圆锥曲线概念的变迁64-69
  • 5.2.1 圆锥曲线概念的变迁过程64-65
  • 5.2.2 抛物线概念的变迁过程65-66
  • 5.2.3 椭圆概念的变迁过程66-68
  • 5.2.4 双曲线概念的变迁过程68-69
  • 5.3 小结69-70
  • 第6章 结论70-72
  • 6.1 研究结论70
  •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70-72
  • 参考文献72-7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5-76
  • 致谢76


本文编号:601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601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f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