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教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2 10:19

  本文关键词:教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教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3799字 投稿:曾搞搟

全文4页 共3799字

 

 

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与多样性。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鼓…

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设施是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素质教育方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与云贵高原毗邻的经济不发达的湘西北地区部分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该地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

在中学物理的传统教学中“一个公式,几点说明,几个例题,几道练习”,这种“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深深扎根,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传承的是已有的知识,这种师徒式的教学关系虽然对传授知识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应该承认学生在整个“教”与“…

 

作者:陆志成

体育科研 2005年04期

 

  一、前言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培养义务段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初级教育成效的重要方面。因此有必要深入调查了解目前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现状以及学校教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以便寻找体育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本文就教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作调查分析,以作为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宁波市慈湖中学(义务制教育阶段七~九年级)600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五十余篇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共向该在校600名初中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率为96%。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运用百分比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锻炼习惯的涵义及特征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重复发生或动作巩固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它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锻炼,并在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因此,培养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初中学生的锻炼活动状态尚处于“他导式活动状态与模糊活动状态之间”,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锻炼习惯,教育因素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分析

 

 

  (1)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参与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思想基础,初中学生经过教育,在了解与认识体育现象、获取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已对体育锻炼初步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这为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认识基础。

 

 

  表1 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状况调查统计

 

 

   重要 较重要无所谓 不重要不清楚

 

 

  %56.7 24.2 7.7 1.7 10.8

 

 

  排位 1 245 3

 

 

  (2)对初中学生体育重要性认识来源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是由教师与家长的教导而形成的。

 

 

  表2 初中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来源调查统计

 

 

  教师教导家长教导媒体影响自身体验 其他

 

 

  %66.529.710.118.65.6

 

 

  排位 1

 

  2

 

  43 5

 

 

  (3)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兴趣爱好”和“学校体育教育”,其次是“同学影响”和“媒体影响”,因此,为使初中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表3 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调查统计

 

 

  兴趣爱好 学校教育 媒体影响 同学影响 家庭影响 其他

 

 

  %50.8 35.8 10.8 15.8

 

  8.3 8.3

 

 

  排位

 

  12 4 3 55

 

 

  (4)初中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从表4中可以看出,影响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功课忙”和“没兴趣”,这主要原因还在于初中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压力,而体育虽然已被定为升学考试的一门科目,并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但由于在中考中所占分数太少,在众多的文化考试科目中被学生放在了次要位置。因此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促使他们的身心能全面健康地发展,学校教育必须设法减轻初中学生的文化课升学考试压力。前几年虽已提出了“减负”以及“素质教育”等口号,但由于升学考试制度没变,只能处于治标不治本的状态,没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表4 初中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统计

 

 

   没兴趣功课忙打电子游戏场地设备差其他

 

 

  % 37.5 41.78.7

 

  5.823.3

 

 

  排位 21

 

  4 5

 

  3

 

 

  (5)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布

 

 

  从表5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跑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乡土体育(踢键子、跳绳、跳橡皮筋等)、足球、排球、体操(健美操、单双杠等)。这跟我校以及周边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关系密切。首先我校地处城镇北边,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前面有美丽的慈湖,后面有清秀的阚峰,沿湖依山还有一条千年古岭——石齿岭直通山顶,是跑步登山的好地方,因此有很多同学乐意到此跑步登山来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其次,我校篮球场地较多,完整的篮球场地有7个(其中3个是塑胶场地,1个是室内篮球馆),这对练习篮球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因此把篮球运动作为平时锻炼项目的学生也较多。第三,我校的乒乓球台较多,再加上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也较多。第四,羽毛球这个项目由于受场地器材的影响较少,因此选择这个项目锻炼的人数也较多。第五,我校经常举行跳绳、踢键子等乡土体育的比赛及活动,其中跳绳、踢键子还作为校运会项目,所以参加这一项目锻炼的人数比例也较高,而足球、排球等项目虽然有些学生比较喜爱,但由于受校内场地的限制,参加的人数不多。因此学校周边环境及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表5 初中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调查统计

 

 

   篮球 排球 足球 乒乓球 羽毛球 跑步、登山 游泳 体操 乡土教育

 

 

  % 40.8 13.3 13.3

 

  25.843.3

 

  45 11.7

 

  3.323.3

 

 

  排位3 6 6 42 18 9

 

  5

 

 

  (6)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

 

 

  从表6可以看出,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绝大多数是与同学一起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依赖性较强,要有旁人的引领。

 

 

  表6 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式调查统计

 

 

   和同学一起 独自一人 老师指导下 其他方式

 

 

  %74.1

 

  7.520.15.8

 

 

  排位

 

  2 1

 

  3 24

 

 

  (7)初中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

 

 

  从表7可以看出,虽然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较高,而真正参加体育锻炼的实践水平却很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表7 初中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调查统计

 

 

   0次 1~2次 老3~4次

 

  5次以上

 

 

  %40.3

 

  43.7 10.8

 

  5.2

 

 

  排位

 

  2 13 4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要使初中学生能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育因素的影响很大。目前,通过老师与家长的引导,初中学生已普遍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但由于受教学环境、场地器材设备、升学考试压力、参与锻炼依赖于他人等诸多教育因素的影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较低,造成认识与实践的脱节。大部分初中学生认为促使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兴趣爱好,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经常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建议

 

 

  (1)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通过体育教学与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根据本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与积累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与鼓励。教学内容应丰富、活泼、有趣味性,能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就像品尝一杯浓香的咖啡一样体验到苦中有乐,在艰苦的锻炼中品尝到运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运动欲望。

 

 

  (2)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学生是否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密不可分,如教育引导(教师、家长、同学等)、体育设施、教学内容、周边环境(校外体育资源及自然地理资源)等均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为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氛围。

 

 

  (3)减轻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关注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贯彻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减轻学生由升学考试带来的沉重的学业负担,使初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材。

 

 

  (4)改革体育教学课程

 

 

  表6、表7显示,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依赖性很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很少,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适当增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次数与时间,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周边环境,多组织一些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安排有特长的老师或学生进行指导,举行一些符合地方特色的学生喜爱的体育竞赛活动来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介绍:陆志成 浙江宁波市慈湖中学,315031

 

一、前言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培养义务段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初级教育成效的重要方面。因此有必要深入调查了解目前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育锻炼的习…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思维也在不断更新,要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思想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一、课堂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1.…

由朱清时院士主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科学》新教材,已在我省全面推广使用。既然是新教材,就得一步一步了解它的新意,才能在新旧交替间既把握新的主线,又不失教学根本,在不断开拓中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手头只有第一册和第二册,只…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让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生物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生物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教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65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