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宅”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2017-03-19 13:00

  本文关键词: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宅”现象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涨。这就促使着当前社会形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局面的出现,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的变化相应地使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在自主意识、竞争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增强,但同时也无法避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的滋生,而其中更是产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态度,即出现了大学生“宅”现象。这种“宅”现象的出现,表面上是大学生兴趣与动机的展现,实则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双重困扰。 本文主要以大学生“宅”现象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了大学生“宅”现象调查问卷,结合症状自评量表SCL90,深入分析大学生“宅”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特征。并通过访谈研究,总结了大学生“宅”现象产生的心理成因。 结果发现: (1)在1008名被试中,有76.4%的学生以前听说过“宅”现象,67.3%的学生认为寝室同学中有“宅男”或“宅女”,同时,认为自己可能是“宅男”或“宅女”的比例也达到31.7%; (2)课余时间的10%-50%,62.3%大学生都会选择“宅”在寝室,从“宅”在寝室的时间上看,74.6%的学生选择了2天以内; (3)大学生“宅”的类型分为“浅”宅族,“半”宅族,,“深”宅族,这三个类型的人数与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8.1%、14.9%、3.3%; (4)“浅宅族”与“半宅族”比较,二者差异不显著,但都与“深宅族”差异显著,“深宅族”人数显著少于“浅宅族”与“半宅族”; (5)三者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在年级方面,“浅宅族”的年级比较与“半宅族”的年级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但是“深宅族”的年级差异显著; (6)在心理特点方面,“深宅族”的负向情绪占75.7%,而这个值在“浅宅族”和“半宅族”中下降到20.3%和44.8%,三者的负向情绪差异显著; (7)“深宅族”、“半宅族”和“浅宅族”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8)与普通大学生、本次调查的非“宅”大学生相比,“深宅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半宅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差异不显著;“浅宅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 (9)关于“宅”现象的原因调查,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宅”,是因为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缺乏计划和目标、满足个人兴趣、从众、不喜欢当面与人交往、生活方式便捷等。 最后,根据笔者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学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宅”现象,并从尊重“宅”生的心理诉求、倡导“宅”生参加课余学生活动、鼓励“宅”生强化组织的归属感、培养“宅”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宅”现象的教育对策加以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 宅现象 心理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20
  • 1.1 研究现状述评10-13
  • 1.2 大学生“宅”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基础13-18
  • 1.2.1 基本概念13-15
  • 1.2.2 研究的理论基础15-18
  • 1.3 问题提出18-19
  • 1.4 研究思路19-20
  • 2 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20-38
  • 2.1 研究方法20
  • 2.1.1 被试20
  • 2.1.2 研究工具20
  • 2.1.3 实施过程20
  • 2.1.4 数据分析20
  • 2.2 结果分析20-38
  • 2.2.1 大学生“宅”现象的基本状况20-22
  • 2.2.2 大学生“宅”的类型22-24
  • 2.2.3 大学生“宅”现象的基本特征24-25
  • 2.2.4 大学生“宅”现象的利弊分析25-26
  • 2.2.5 不同类型“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26-32
  • 2.2.6 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分析32-38
  • 3 教育对策38-40
  • 3.1 尊重“宅”生的心理诉求38
  • 3.2 倡导“宅”生,参加课余学生活动38-39
  • 3.3 鼓励“宅”生,强化组织的归属感39
  • 3.4 培养“宅”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9-40
  • 4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一43-45
  • 附录二45-46
  • 附录三46-50
  • 后记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华;刘秀珠;林轩东;;宅文化的影响及存在根源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2 汪靖;顾晓晨;;“御宅族”现象——新一代媒介依存症[J];当代传播;2008年05期

3 郑碧强;张叶云;;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陈仕伟;从异化理论到异化现象[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5 王云红;王树义;;从交际角度看日本“御宅族”文化现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林春;;积极选择还是消极逃避——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御宅族”现象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7 于游;李R

本文编号:256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6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