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指数研究——基于东部X省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08 11:48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教师信息素养既是"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也是实现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准确把握我国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现状,并为全面高效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框架及研究成果的深入比较分析,构建了一套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以东部X省5820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使用综合指数法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指数进行测算,分析了当前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现状与差异,并提出"培养信息创新意识""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强化信息应用安全""关注农村教师等弱势群体"四方面的发展建议。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指数研究——基于东部X省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教师信息意识和情感二级指标指数

教师,指数,信息,农村


测算结果(见表3)表明,城市、县镇、农村教师的信息使用指数依次递减,其中,城市和县镇教师的信息使用水平高于整体水平,农村教师的信息使用水平低于整体水平;城市、县镇教师间的差距不大,而农村教师落后得较为明显。信息使用二级指标指数如图2所示,城市教师在信息使用维度的各项指数值均较高,突出表现在城市教师信息管理水平较高。例如,81%的城市教师能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档案进行有效管理,78%的城市教师会对学生学习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这些指数值均明显高于教师整体平均值。农村教师的信息使用指数在各区域教师中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教学资源和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通过对原始问卷数据分析可知,教师信息使用整体较为均衡,城市、县镇教师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师有效管理学生学习档案的能力有待加强。(五)教师信息伦理和安全指数分析

信息伦理,教师,指数


测算结果(见表3)表明,城市、县镇、农村教师的信息伦理和安全指数依次递减,其中,城市和县镇教师的信息伦理和安全水平高于整体水平,农村教师的信息伦理和安全水平略微落后于整体水平;城市、县镇教师差异不大,农村教师与前两者有一定的差距。信息伦理和安全二级指标指数如图3所示,城市教师在信息伦理和安全维度的各项指数均较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信息应用安全,即城市教师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做得较好。例如,89%的城市教师会在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确保信息的真实性,88%的城市教师会在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确保信息的完整性,这几项指数明显高于教师整体平均指数。农村教师的信息伦理和安全指数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能在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确保信息完整性的教师比例较低。综上所述,教师信息伦理和安全整体较为均衡,城市、县镇教师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教师确保信息完整性的水平差异较大。(六)教师信息能力持续发展指数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落实 落实 再落实——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陈宝生.  人民教育. 2019(Z1)
[2]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逻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一[J]. 吴旻瑜,武晓菲.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4)
[3]加快推进2.0,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级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 任昌山.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6)
[4]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J]. 杨宗凯,吴砥,郑旭东.  教育研究. 2018(04)
[5]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实践与反思[J]. 吴砥,余丽芹,李枞枞,吴磊.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4)
[6]论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核心素养[J]. 王美君,顾銮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7]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研究[J]. 刘德建,唐斯斯,庄榕霞,焦艳丽,谢春荣,黄荣怀.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5)
[8]我国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基于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5省14个市(区)的调查分析[J]. 吴砥,李枞枞,周文婷,卢春.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7)
[9]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 曹传东,向春艳.  教学与管理. 2015(33)
[10]苏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J]. 卢春,吴砥,周文婷.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18)



本文编号:3651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651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