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学的道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15:00

  本文关键词:教学的道德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延续人的生命的活动,使人“文明化”,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维持着生命的延续,创造生命的意义。 教学道德性是指教学自身而言的,也就是说,它是指教学自身是道德或不道德、是善或是恶,这样,教学道德将关涉到一切教学行为、教学活动和教学要素。本文以伦理为视角在整体上探讨教学问题,意图通过此番研讨,能够改进时下遭功利主义渗透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论研究,为教学的道德性寻求理论支持和实践的可能性。 本文的出发点在于当下教学实践的现实困境——我们的教育造就出了一批又一批有知识的“单面人”。这样的结果证明了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理念存在偏失,因而德育没有吸引力和渗透力;教师充当的只是纯粹知识的传受者;我们的课程告诉学生的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没有告诉学生真正的知识在于拥有道德性之美。 当然,本文也并没有在根本上否认当前教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对任何事物都有可资改进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对当前教育活动的热切关注,才使本文成为必要,进而成为作者冥思苦想的思考原点。尽管这样的思考未必真切、也未必完善,但那依然是作者自认为是在通向完善的“路上”。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本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缘起、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辨析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辨析了本文讨论主题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道德与伦理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道德性的内涵是什么,其中包括了对教学道德性与教学伦理、教学道德性与道德教学(德育)、教学道德性与教学教育性这三组概念的辨析,通过辨析明确了本文对教学道德性的定义。 第三部分为教学道德性的现状与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社会环境上,对当下中国社会道德失范大环境的回应;教学实践上,对偏离合乎道德性教学的教学实践观的纠正;理论批判上,对道德与知识二元划分的理论批判;立论基础上,对实践性教学理论观的建构。 第四部分为本文倡导的教学道德性的表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性、自主、合作与发展。 第五部分为对如何实践教学道德性提出了几点初浅的看法。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学内容中进行道德性渗透;教学主体应该积极意识到并努力实践道德提升;教学过程应进行道德性践行;教学评价应满足道德标准。
【关键词】:教学 道德 实践 表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7
  • 导论7-15
  • (一) 研究缘起7-8
  • (二) 研究现状8-12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5
  • 一、道德与教学的道德性15-23
  • (一) 道德、伦理概念的分析15-17
  • (二) 教学道德性的内涵17-23
  • 二、教学道德性的现状与问题23-35
  • (一) 当下中国社会环境中的道德失范23-24
  • (二) 教学实践上出现脱离道德要求的行为24-28
  • (三) 教学观中存在道德与知识的二元结构28-31
  • (四) 实践性教学理论观的初步构想31-35
  • 三、教学道德性的表征35-43
  • (一) 在多元中贯穿人性37-38
  • (二) 在引导中体现自主38-40
  • (三) 在平等中展示合作40-41
  • (四) 在独立中追求发展41-43
  • 四、教学道德性的实践43-53
  • (一) 教学内容的道德性渗透43-45
  • (二) 教学主体的道德性提升45-48
  • (三) 教学过程的道德性实践48-50
  • (四) 教学评价的道德标准50-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9
  • 后记5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帆;教学方式变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国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黎祥;大学教学伦理失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4 许岩;语文课堂教学的伦理透视[D];青岛大学;2012年

5 姚开琼;幼儿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审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智永敏;伦理视角下的大学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献伟;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的课堂考察[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教学的道德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96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0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