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19:09

  本文关键词: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即学校道德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道德文化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遵循一定生成规律和机制,自我文化特质不断形成、演绎和传承的过程。 本论文以思辨的研究范式来研究学校道德文化生成,主要采用文献法、因素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解释为切入点,对学校道德文化生成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 本论文除导论、结束语外,正文部分共包含五章。其主要内容有: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作了必要介绍;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对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相关概念进行诠释,揭示了道德文化、学校道德文化和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等概念的基本内涵;探讨了来自于学校内、外部影响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主要因素;从文化的宏观、动态角度,追寻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过程规律,分别探讨了学校道德文化的传播生成、学校道德文化的冲突生成、学校道德文化的变迁生成和学校道德文化的整合生成这四种基本历程形态;从文化的微观、静态角度,探讨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内在机制,分别研究了学校道德文化的物质层生成、学校道德文化的制度层生成、学校道德文化的行为层生成和学校道德文化的精神层生成这四个基本层面的内容要素;思考了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现实路径,围绕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推进,指出一些具体、有效、合理的现实路径。 学校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道德教育重在生成和发展学校道德文化,这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学校道德文化生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供教育环境,保障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使命是给学校教育主体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优良环境,促进他们自尊、自信和自强。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本质意义也就在于影响和制约全体师生员工的道德发展,以保证学校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道德文化 学校道德文化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论10-14
  • 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2.学术界相关研究综述11-13
  • 3.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3-14
  • 第一章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相关概念14-23
  • 1.1 道德文化14-15
  • 1.1.1 道德14
  • 1.1.2 文化14-15
  • 1.1.3 道德文化15
  • 1.2 学校道德文化15-21
  • 1.2.1 学校道德15
  • 1.2.2 学校文化15-16
  • 1.2.3 学校道德文化16-21
  • 1.2.3.1 学校道德文化的特征16-17
  • 1.2.3.2 学校道德文化的构成17-18
  • 1.2.3.3 学校道德文化的功能18-20
  • 1.2.3.4 学校道德文化的价值20-21
  • 1.3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21-23
  • 1.3.1 生成21
  • 1.3.2 文化生成21
  • 1.3.3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21-23
  • 第二章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影响因素23-31
  • 2.1 学校外部的影响因素23-28
  • 2.1.1 自然环境因素23-24
  • 2.1.2 社会环境因素24-26
  • 2.1.3 社区环境因素26-27
  • 2.1.4 家庭环境因素27-28
  • 2.2 学校内部的影响因素28-31
  • 2.2.1 学校教育主体因素28-29
  • 2.2.2 学校文化因素29
  • 2.2.3 学校德育因素29-31
  • 第三章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历程形态31-43
  • 3.1 学校道德文化的传播生成31-33
  • 3.1.1 学校道德文化传播生成的意义31-32
  • 3.1.2 学校道德文化传播生成的机制32-33
  • 3.1.3 积极引导学校道德文化的传播生成33
  • 3.2 学校道德文化的冲突生成33-36
  • 3.2.1 学校道德文化冲突生成的意义34
  • 3.2.2 学校道德文化在各种文化的冲突中孕育生成34-36
  • 3.2.3 协调平衡学校道德文化的冲突生成36
  • 3.3 学校道德文化的变迁生成36-39
  • 3.3.1 学校道德文化变迁生成的意义36-37
  • 3.3.2 学校道德文化变迁生成的机制37-39
  • 3.3.3 高度重视学校道德文化的变迁生成39
  • 3.4 学校道德文化的整合生成39-43
  • 3.4.1 学校道德文化整合生成的意义40
  • 3.4.2 学校道德文化整合生成的要素40-42
  • 3.4.3 正确对待学校道德文化的整合生成42-43
  • 第四章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内容要素43-55
  • 4.1 学校道德文化的物质层生成43-45
  • 4.1.1 学校道德文化物质层生成的解读43-44
  • 4.1.2 学校具体外显物是学校道德文化物质层生成的基础载体44
  • 4.1.3 学校物质技术是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重要载体44-45
  • 4.1.4 学校道德文化物质层孕育生成的基本原则45
  • 4.2 学校道德文化的制度层生成45-47
  • 4.2.1 学校道德文化制度层生成的特色46
  • 4.2.2 学校组织是学校道德文化制度层生成的主导力量46
  • 4.2.3 师生员工"共同体"是学校道德文化制度层生成的核心力量46-47
  • 4.2.4 学校道德文化制度层孕育生成的基本原则47
  • 4.3 学校道德文化的行为层生成47-51
  • 4.3.1 引导学校道德文化行为层生成的主体48
  • 4.3.2 具体行为方式是学校道德文化行为层生成的重要载体48-49
  • 4.3.3 多姿多彩的学校活动是学校道德文化行为层生成的核心49-50
  • 4.3.4 学校道德文化行为层孕育生成的基本原则50-51
  • 4.4 学校道德文化的精神层生成51-55
  • 4.4.1 学校道德文化精神层生成的根本动因51-52
  • 4.4.2 学校文化传统是学校道德文化精神层生成的重要基础52-53
  • 4.4.3 学校精神是学校道德文化精神层生成的核心元素53-54
  • 4.4.4 学校道德文化精神层孕育生成的基本原则54-55
  • 第五章 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现实路径55-66
  • 5.1 以学校物质环境为基础,构建学校道德文化的物质层生成55-56
  • 5.2 以学校制度为保障,规范学校道德文化的制度层生成56-57
  • 5.3 以学校活动为中心,强化学校道德文化的行为层生成57-58
  • 5.4 以学校精神为重心,培育学校道德文化的精神层生成58-60
  • 5.5 以校园网络为关键,推动学校道德文化的传播生成60-61
  • 5.6 以各类道德教育资源聚合为根本,促进学校道德文化的整合生成61-62
  • 5.7 以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为动力,激发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的活力62-66
  • 结束语66-67
  • 注释67-70
  • 参考文献70-75
  • 致谢75-76
  • 个人简历76-77
  • 后记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菱;论书法艺术意境的创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陈兆坤;论现代社区文化的冲突与整合[J];辽宁财专学报;2000年03期

3 阮守华;道德文化的缺失与重建[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谢翌,马云鹏;重建学校文化:优质学校建构的主要任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晓年;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6 郭必裕;;大学物质文化的解读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1期

7 龙先琼;文化变迁的人文意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刘旭东,何波;论教育发展的主体选择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5期

9 李金潮;韦娜;;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之因素分析法[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10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耕森;[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胜初;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王宏伟;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优化[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国强;大学文化冲突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红影;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李琰;影响中学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洁;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永光;对学校德育困境的理性思考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肖迎春;论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亚男;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的文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45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