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社会人口学因素与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7:19

  本文关键词:社会人口学因素与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研究背景: 维生素A缺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并且影响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是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受罹人群。社会人口学因素对于儿童食物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对儿童的维生素A患病率产生重要作用。较少文献系统研究社会人口学因素与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之间的关系,探索我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以下简称02年营养调查)。研究对象为3-12岁,并且有完整血清学检测数据的儿童,剔除父母资料缺失的儿童,共计13462名。 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父母的民族、父母的职业、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城市化水平、地区类型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之间的关系,确定对儿童维生素A缺乏产生显著影响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 研究结果: 1.样本整体描述 本研究中,血清维生素A浓度低于200μg/dL的儿童,即儿童维生素A缺乏1085名,占样本总数的8.06%。 男孩6885名,女孩6577名,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1.14%和48.66%。 2.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 不同性别儿童中,男孩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8.35%,女孩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7.75%,差别无统计学显著意义。 学龄前3到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9.96%,6到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7.37%,高年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率显著低于低年龄儿童,x~2=23.9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父亲为少数民族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13.18%,高于父亲为汉族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10.74%,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其中,父亲为瑶族和壮族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5.00%和22.05%,均高于父亲为汉族的儿童的10.74%,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母亲为少数民族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13.05%,高于母亲为汉族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10.77%,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其中,母亲为瑶族和壮族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高,分别为50.00%和21.895%,均显著高于汉族的10.77%。 父亲是单位负责人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12.82%,稍高于其他组,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不同的母亲的就业状况会对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产生影响,其中母亲在家待业或从事家务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高为12.01%,而母亲为办事员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低为4.4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父亲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10.90%、11.63%,但是统计学检验不具有显著意义。 母亲是小学文化程度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高,为11.83%,而母亲的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低,仅为2.20%;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有随着母亲的文化程度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 家庭人口数小于等于3人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低,为5.10%,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逐步升高。经卡方趋势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家庭人均年收入少于800元的儿童,其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高,为13.49%,家庭人均年收入多于20000元的儿童,其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最低。仅为1.88%,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显著降低,经趋势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儿童在城市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2.38%,而在农村为11.19%,显著高于城市。 从一类地区到六类地区,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由1.33%到13.06%,经趋势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将儿童的年龄、性别、父亲的民族、母亲的民族、父亲的职业、母亲的职业、父亲的文化程度、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居住于城市、以及居住地区类型与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儿童年龄(OR=0.879)、母亲民族是其他民族(OR=0.585)、瑶族(OR=6.158)、壮族(OR=1.976)和苗族(OR=0.422)、母亲的职业是农林牧渔水利(OR=0.790)、办事员(OR=0.208)、专业技术人员(OR=0.478)及居住地区的类型(OR=1.305)具有显著意义,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呈下降趋势;母亲是其他民族和苗族的儿童,其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低于母亲是汉族的儿童;母亲是瑶族和壮族的儿童,其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高于母亲是汉族的儿童;母亲的职业是农林牧渔水利、办事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儿童,其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低于母亲在家从事家务的儿童;随着地区经济状况的降低,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曾上升的趋势。 结论: 富含维生素A食物的消费缺乏是造成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直接原因,而作为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指标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食物消费乃至儿童营养素的摄入都产生重要影响。 在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年龄、父母的民族状况、母亲的职业状况和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城市化程度以及居住地的地区类型均对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产生影响;而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由于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关联,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局限,进入方程并具有意义的4个变量是儿童年龄、母亲的民族状况、职业和儿童所居住地区的类型。各人口统计学变量除了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外,这些因素还与其他的社会经济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因素又可能作用于卫生服务、急慢性疾病的流行,这些公共卫生问题同样会影响到儿童营养不良,如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流行。 基于本篇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干预应该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实施综合的系统的措施,针对不同社会人口特征的人群实施不同的干预策略和干预力度,确定重点人群,有望实现干预效果的高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社会人口学因素 儿童 维生素A缺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78;R723
【目录】:
  • 中文摘要6-11
  • 英文摘要(ABSTRACT)11-16
  • 前言16-18
  • 研究背景18-24
  • 1.维生素A缺乏的定义和临床特征18-19
  • 1.1 定义18
  • 1.2 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18-19
  • 1.3 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标准19
  • 2.全球儿童维生素A缺乏流行趋势19-20
  • 3.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流行趋势20
  • 4.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影响因素20-22
  • 5.儿童期是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键时期22-24
  • 研究目的24
  • 研究的先进性24-25
  • 概念框架(如图)25-27
  •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27-29
  • 1.研究对象:27
  • 2.研究内容:27
  • 3.数据来源:27
  • 4.研究方法27-29
  • 研究结果29-40
  • 1.样本整体描述29
  • 2.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29-40
  • 2.1 性别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29
  • 2.2 年龄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29-30
  • 2.3 父亲民族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0-31
  • 2.4 母亲民族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1-32
  • 2.5 父亲职业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2-33
  • 2.6 母亲职业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3-34
  • 2.7 父亲文化程度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4
  • 2.8 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4-35
  • 2.9 家庭人口数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5-36
  • 2.10 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6
  • 2.11 城市化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6-37
  • 2.12 地区类型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37
  • 2.13 人口统计学指标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Logistic回归分析37-40
  • 讨论40-47
  • 1.儿童的性别因素40
  • 2.儿童的年龄因素40
  • 3.父母的民族状况40-41
  • 4.父母亲的职业状况41-42
  • 5.父母亲的文化水平42
  • 6.家庭人均年收入42-43
  • 7.地区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43-47
  • 研究结论及建议47-49
  • 参考文献49-52
  • 综述52-65
  • 致谢6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兵;王国飞;张林秀;罗仁福;田洪春;唐丽娜;王聚君;Alexis Medina;Paul Wise;Scott Rozelle;;中国西南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人口学因素与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67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