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教育本质的三种哲学观

发布时间:2017-05-19 07:06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本质的三种哲学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教育本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对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于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哲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人们的教育本质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流行于理论界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其鲜明的反本质主义思想对人们的教育本质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重新思考,其中关于教育没有本质的观点与我们当前的教育本质观有很大的不同。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这种教育本质观?如何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本质观?是我们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本质观、传统本质主义的教育本质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本质观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以期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 第二部分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教育本质之思,集中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反本质哲学的主要观点以及它对教育本质的看法,尤其是对本质的看法。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本质只是人们研究世界的一个视角,不具有终极意义。世界是一个意义开放了领域,因我们研究角度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根本不存在一个终极的本质支撑着世界。在教育领域表现为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和课程设置及教育目的的多样化。 第三部分是传统本质主义哲学的教育本质之思,集中论述了传统本质主义追求事物的唯一的本质观点。真正的本质隐藏在事物的背后,具有绝对性、唯一性、终极性。这在教育领域表现为老师的权威,课程设置的单一和教育目的的绝对完美性。 第四第五部分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物质为终极基础的前提下认为本质是一个辩证的上升的多层次的系统。教育本质也同样是不具有终极意义,但却有物质前提,本文第五部分得出结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本质之思相比与另外两种思维更为合理。教育本质上就是一个培养人真善美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本质 教育 教育本质 三种哲学观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一) 研究意义9-10
  • (二) 研究方法10
  • (三) 概念界定10-12
  • 一、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教育本质之思12-17
  • (一)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12-13
  • (二) 无所谓的本质——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本质之思13-16
  • (三) 无所谓取向的教育本质观16-17
  • 二、传统本质主义哲学的教育本质之思17-23
  • (一) 传统本质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17
  • (二) 神圣的本质——传统本质主义哲学的本质之思17-21
  • (三) 神圣本质取向的教育本质观21-23
  • 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教育本质之思23-28
  • (一)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23
  • (二) 辩证唯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之思23-27
  • (三) 辩证唯物取向的教育本质观27-28
  • 四、三种哲学观对本质及其教育本质的启示28-35
  • (一) 如何认识本质28-32
  • (二) 如何认识教育本质32-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先全;;教育不能承受之轻——对现实世界中教育思想缺失的反思[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钟澳;;试论大学教育精神的本质回归[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3 闫晶晶;;关于人文视域中教育本质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永伟;李广道;;杨贤江的教育哲学思想[J];华章;2011年15期

5 张正江;;教育即游戏[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6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初探——从教育本质谈起[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8期

7 陈志兴;董伟武;;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素养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8 逸公;;论点[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9 邓秀梅;;对现代大学发展态势的批判和反思[J];理论导刊;2011年08期

10 张晖;;复杂视野下的教育本质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友伦;;教育的本质与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建构[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郑长利;;黄炎培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4 赵存生;;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栾彬;张梦佳;;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异化及其消解[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钱民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三次浪潮及未来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李桂琼;;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有效的地理教学[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9 郭法琦;;古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郭红霞;;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解读张思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凤华;“真维斯楼”真的远离教育本质吗?[N];科技日报;2011年

2 叶延武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育就是追求幸福的体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范立夫;关于大学教育本质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 田建国;推进教育观念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5 程贤良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小学;不要以安全的名义“圈养”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巧娣;新课改:在变革中追寻教育本质[N];乐山日报;2010年

7 时晓玲;建设和谐校园需要行动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马海轶;被误解的教育本质[N];青海日报;2003年

9 ;专家眼中的“三生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李大潜;数字教育本质是素质教育[N];科学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明霞;中国孝德教育的历史与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4 宫雪;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邵小佩;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储诚炜;新中国农民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梅娟;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德yN;论教育本质的三种哲学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小敏;教育境界论[D];湖南大学;2008年

3 张路东;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邓燕霞;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郭青;问题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郭祥超;关于我国教育本质研究认识论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斐;高校学生处分行为的法律属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桑朗翁姆;巴底乡“尼涅”活动的教育内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黎斌;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感恩教育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本质的三种哲学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78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