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中美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和借鉴

发布时间:2017-06-25 11:06

  本文关键词:中美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和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科教强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从19世纪60年代南北内战以来,美利坚再也没有因为民族问题发生内战或国家分裂的情势。美国成长和崛起的历史表明,美国对少数族裔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及其国家认同战略,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也是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文化格局。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其中民族高等教育的落后乃其重要原因之一。比较借鉴美国的民族高等教育经验,对建设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其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民族问题 高等教育 哈佛经验 中美比较 启示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一、我国民族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占有我国国土面积的60%。尤其是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处于我国边疆地带和国防前线。有的民族还是跨境跨界或跨国的,例如哈萨克、维吾尔、藏族、朝鲜族等。同境外民族错综复杂的关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熙;;中国法学教育制度改革——从美国义工制度切入[J];才智;2008年09期

2 章晶;;“虎妈”形成的深层原因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2期

3 程孝良;;对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精英教育的思考——当代美国精英教育的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赵臻;;模拟与哲思——好莱坞动画电影本质探析[J];电影文学;2012年04期

5 刘广灵;;学术活动组织体系的演变对实践导向管理研究的启示[J];管理学报;2011年06期

6 王集令;;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孙景欣;;就美国大学生入学标准谈服务社会的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8 袁兴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辨析[J];江苏高教;2008年03期

9 付建春;;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话语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0年01期

10 刘宁;;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明文;李辉;;管理的泡沫及公众信心储备的思辨——一种关于去泡沫化的思考[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朱平;制度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制度[D];厦门大学;2007年

4 王宏宇;文化哲学: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黄昕;道布勒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生之本质与关系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王春春;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职业角色期待转变的教育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2 欧惠;韦尔斯利学院管理特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弛;电脑市场里的经营者[D];云南大学;2011年

4 迟晶;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丽;从建国以来我国德育模式发展看现代德育模式的构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响;简·雅各布斯的思想及其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晶;哈佛精神的形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费汝海;论课程自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伟民;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陈为峰;美国名校本科招生综合评价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植荣;;中美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和借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王春兰;陈仲常;;中澳教学方式的差异及启示[J];社科纵横;2009年01期

3 马军;;中法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对中法合作办学的启示[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贾宏春;;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年01期

5 李爱娟;;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6 陈翠荣;王坤庆;林芸;;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方法论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年04期

7 刘立柱;钟磊;;印度高等教育福利化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2期

8 罗凌斐;;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评价及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刘亮;;美国人力资源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年01期

10 许青云;;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鸣;;次国家外交视角下的民族问题[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吴廷富;;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民族问题[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3 龚学增;;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相互关系的若干思考[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有星;;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探析[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5 邬国梅;;国际会展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左朝军;杨秀军;;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经验总结[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昊;;贵州军政府与民族问题[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8 李淑云;;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海志;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烂漫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們;松绑国有大学 财务自主助推产学研一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曲秉春 金喜在;择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4 北师大珠海分校“珠海高等教育改革特别试验区”课题组 于风政;在珠海设高教特别试验区谋广东高教新的重大突破[N];珠海特区报;2009年

5 孟丽娟;高等教育:我们拿什么和欧美PK[N];科技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轲真 冯庆 刘秋伟;澳门与横琴校园将由隧道连接[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董超文 通讯员 虞海霞;河套地区将主要发展高等教育[N];深圳商报;2010年

8 记者 罗霞;我省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多领域拓展[N];云南日报;2011年

9 颜毓洁;跨越式发展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记者 刘宏;我省高等教育突飞猛进[N];江西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书红;中美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葛亚平;科索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7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9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和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481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