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pdf.pdf 全文免费在线

发布时间:2016-09-23 20:10

  本文关键词: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lxydx666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pdf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中国大学教学 2011 年第 4 期62王华荣,忻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王华荣摘要:教育教学活动是最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一,课堂教学改革似乎又是诸多教学改革中最大的难点。案例教学主张“案例分析—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助于使学生形成一种“主体性”自觉和“实践性”习惯,从而改善课堂教学关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案例教学;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一直主导大学讲台。这种现象无法适应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师资质量和实践条件相对不足,其弊端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下功夫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改革,就难以保障本科培养质量,也无法培养出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忻州师院从2003 年下半年开始,在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等专业本科课堂教学中率先启动以激活学生学习主体为主旨的案例教学(Case Method)改革。学校将案例教学改革作为强化文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突破口,先后五次召开有校内外专家和师生参加的案例教学改革研讨会,成立学校案例教学改革领导机构和专家指导机构,实施案例教学津贴和案例编写津贴制度,修建案例教学专用教室,建设学校教学案例库并上网运行。7 年多的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师生互动、研究性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创新本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一、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点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案例教学正是通过案例事实提供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之间联系的桥梁。案例教学主张“案例分析—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它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将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冲突、矛盾和危机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置身于案例背景和角色之中,自觉探求有效信息,挖掘事实真相,得出认知结论,形成决策选择。它是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其一般操作程序是: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选编典型案例,拟定讨论题目和学习要求,事先印发给每个学生;学生自主解读案例,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启迪,于开课之前即进入案例内容和案例角色;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进一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补充案例背景和过程细节,学生就案例事实展开讨论甚至争论,教师则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及时引导讨论热点,揭示各种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总结;课后,学生继续就案例的争执点进行讨论,并独立撰写书面案例分析材料,形成下一轮案例讨论的重要资料。显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案例是基础,学生主体参与覆盖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功能,弘扬个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综合能力养成与提升的可能性。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追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强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案例教学模式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思维,变自我封闭为积极开放,为个性培养和素质养成提供了有利的学习平台。现代教育理论不管其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有多大差异,也不论其所论及的问题是否全面完整,塑造学生学习主体,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活力,有效协调教学过程中施教者与受教者63的关系,始终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忻州师院在文、管、教、法等学科课程中推行的案例教学至少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激活了学习主体,学生参与程度显著提高,因而更适合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宽的特点。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竞相发言,讨论高潮迭起,展示了相当的知识功底和敏捷的逻辑分析、表达能力,即席发言、参与口头讨论的学生达 50%~60%以上,课中和课后书面参与讨论的学生达 90%以上。更为可贵的是,案例分析中常有学生突破、甚至否定老师的观点,体现了苏格拉底所倡导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习精神。长期接受案例教学“熏陶”的学生,其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面试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及知识掌握的透彻程度明显提高。这使我们认识到,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协作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讨论空间。如果说理工类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是学生再现和深化对自然现象及规律认识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具有综合立体效应的教学案例则是文、管、教、法类学科教学中学生体验社会实践、把握社会现象及规律最经济、最便捷的实践形式。透过案例素材,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产生自觉的学习行动,从而将教材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思维与实践探讨的有机统一。三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真正体现。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提供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组织和指导学生解读、讨论案例,阐述和补充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结论,在相互启迪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四是改善了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平等的案例讨论参与者,深入的案例讨论使教有所悟,学有所思,能言善表,教学相长。五是可以有效利用音像动画和多媒体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手段使案例事实更为现实生动、即时快捷、音像图文俱全,因而具有更广阔的讨论空间。二、案例教学模式运行的基础和关键本科层面上的案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受到理论研究滞后的制约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惯性的影响,而且受到案例教学本身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困扰。总结忻州师院 7 年来的实践,在本科层次实施案例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必须更新,这是推行案例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观念是改革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号角,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首先解决人的认识问题,这关系到改革的启动和后续工作的进展。学校组织文、管、教、法等学科的有关教师对目前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参与程度低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了现行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具有知识系统性强、教学效率比较高等特点,但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案例分析—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案例载体可以更好地协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对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取长补短,将讲授方法与案例方法有机结合,是大学文、管、教、法等学科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二是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素材的关系,这是案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没有案例支撑的教学内容,是缺乏实践性和生动性的干瘪理论框架,学生单纯接受这个框架,应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1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