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85

发布时间:2016-10-24 11:12

  本文关键词: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电子;书包】;过程,是在学生被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后,教师;及时提出具有启发性且能覆盖当前所教知识点的问题,;学生活动;进入学习情境、做好;学习准备分析问题、思考初步方案、形成行动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教师活动;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动机提出启发问题;播放情境;启发思考提问情境;收集、分析、加工、;评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电子

书包】

过程,是在学生被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后,教师

及时提出具有启发性且能覆盖当前所教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分析情境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过程而言,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围绕教师提出的与某个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协作情境围绕学生协作交流过程,在自主探究地基础上,组织学生以讨论形式开展小组或班级内的协作与交流,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认识与理解。点评情境则是针对总结提高过程,通过师生的共同总结来补充和完善全班学生仍然存在的不足,以便全面、深刻地达到与当前所学知识点有关的教学目标的要求。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可如图6所示。

学生活动

进入学习情境、做好

学习准备分析问题、思考初步方案、形成行动计划

课堂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

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动机提出启发问题、提供学习策略的方法指导提供认知工具、监控学习过程、提供资源和方法的指导

播放情境

启发思考提问情境

收集、分析、加工、

评价信息

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分析情境

讨论、共享资源和信息、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和方法、意义建

构讨论、反思、自评和互评、拓展、迁移

协作交流

提供协作和问题解决工具、协作策略指导、组织并参与讨论

协作情境

(1)教学行为及其层次

教学行为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动作的统称。通常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比较复杂,层次有别,如说、写等是行为,讲解、倾听、演示等是行为,“讲、问、评、结”的过程也是行为。我们还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定义行为。从行为的动态结构上看,教学行为包括4个不同层次,如表3所示。(历晶等,2012)

(2)课堂教学行为链分析

操作是最基本的行为要素,是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的实现单位。在课堂中“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总是共生共存,形成“教学行为对”的。若干个“教学行为对”按照一定方式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教学行为链”,也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单元。若干个教学行为链组合起来形成更大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链如图7所示。它是由播放行为对、提问行为对、分析行为对、协作行为对和点评行为对组成。其中每个行为对又都是由学生行为要素和教师行为要素组成。如播放行为对中的“观看”是由学生行为要素“看”和“听”组成;“陈述”是由教师行为要素“说”、“看”和“听”组成。

为播观看、陈述对放

学生行为要素

看、听

教师行为要素说、看、听

总结提高

总结点评、提出拓展点评情境迁移的问题和情境

图6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

为提提问、记录对问

学生行为要素看、听、写

教师行为要素

说、写

2.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通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最终都需要在课堂师生的教与学行为中体现;同样地,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理念、模式、策略和方法等最终也都需要体现在课堂师生的教与学行为中。

表3

行为层次操作行为微观行为

名称

行学生行为要素为分查阅、记录、

指导对析看、听、写

教师行为要素

不同层次的教学行为

举例

特点表征

与工具无关,无行为主体的目的

性,无教学意义

为点记录、点评对评

学生行为要素听、看、写

教师行为要素

说、写

讨论、记录行

指导为协

对作

学生行为要素说、听、写

教师行为要素

听、说

行为

说、写、听、看要素

板书、提问、汇

行为对报、展示、陈述、由“说”、“写”等行为要素构成

实验由微观行为按照一定序列组合而

提问-讲解-实成。一连串的行为序列形成的行

行为链验-汇报-归纳-为链,承载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总结单元,针对某个具体教学内容时

才有意义

指向同一个任务目标的一个或多

由多个行为链个行为链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组合活动

组成而成,一系列活动构成教学板块,

进而完成课堂教学

图7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链

中观行为

宏观行为

3.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

从教学论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总是对应某一主题,将其称为“课堂内容”。教师在完成这个主题教学时,通常会将“课堂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将每一部分称为教学板块,每一板块承载并完成一个教

.89.

23年2期/总122期

【电子

书包】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

教师Pad在线

学任务实体,可以将其称为“板块内容”。为了完成“板块内容”教学,教师会通过将它分解为一个或多个教学任务来进行,每个任务对应的教学内容称为“单元内容”。每个教学任务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更具体的活动组成,每个活动完成一个具体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将其称为基元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最小的任务单元。(何克抗等,2008a)因此,从教学内容上看,每节课可以分为“课堂内容”、“板块内容”、“单元内容”和“基元内容”4个层次。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同样也是由这4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构成。

从教学行为上分析,任何层次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学活动完成。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实现单位,由不同的教学行为对相互链接完成。每个行为链完成一个最小的教学内容单位即基元内容;行为链相互连接构成单元活动,完成单元内容。其中,教学行为链之间关系有两种类型,一是并列关系,二是先后逻辑顺序关系。一系列的单元活动形成板块的教学活动,完成板块内容。若干个板块活动形成课堂活动,完成课堂的教学。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可如图8所示。

课堂内容

课堂活动

板块活动1

应用的基础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整合“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和“考试管理系统”等,形成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支持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教学的一体化软件平台。最后,选择高一年级实验班的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设计和开发电子课本、电子学案和教学资源样例。

1.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及功能

笔者所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了闵行区电子书包应用试点项目和闵行中学电子书包应用试点,并根据闵行中学在应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教学时的实际需求,自行开发了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如图9所示)。该软件系统由教师PC端、教师Pad端和学生Pad端组成。教师Pad端和学生Pad端启动时都需要连接到服务器PC端,教师Pad端和服务器PC端相互控制,服务器PC端和学生Pad端相互控制。在工作状态下,教师Pad端会发出指令,服务器端会执行命令,然后和学生Pad端进行互动。

启动

连接

工作状态

1.教师发出指令

教师Pad

板块内容1板块内容n板块活动n

2.服务器执行指令

单元内容1单元内容n单元活动n单元活动1服务器

学生Pad在线

基元内容1基元内容n教学行为链n教学行为链1

学生Pad

3.学生机互动协作

图8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

图9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系统构成

五、应用案例

2012年2月28日,上海市闵行区启动40所学校“电子书包项目”,其中包括30所小学、7所中学和3所高中学校。这些试点学校已在2012年9月入学的三年级、六年级(初中预备班)和十年级(高一)中选择两个班级参与试点,主要内容为建构数字化智慧“教与学”模式以及“教育云”学习环境和服务平台等。

闵行中学作为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3所试点高中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已经在电子书包应用试点方面积累了一些成果。首先,以闵行中学课堂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自主、探究、协作”的课堂互动学习应用模式,定义电子书包使用终端产品中应配置的教学功能,以此来开发符合闵行中学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其次,以目前采用的毕博教学管理平台作为电子书包.90.

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系统的功能也可以从教师PC端、教师Pad端和学生Pad端分析。教师PC端主要功能有监控、上课、问答管理、测验分析、屏幕锁定、屏幕广播等;教师Pad端主要功能包括讲义播放、问答管理、随堂测验、状态监控、屏幕锁定等;学生Pad端主要功能有讲义播放、问题管理、文件上传、屏幕共享、随堂测验等,具体如图10所示。

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系统

教师PC端教师Pad端学生Pad端

状态监控问答管理测验分析屏幕锁定屏幕广播讲义播放问答管理随堂测验屏幕共享状态监控屏幕锁定讲义播放问题管理文件上传屏幕共享随堂测验

上课

图10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功能结构

2.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应用

以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在闵行中学物理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电子

书包】

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例,从2012年9月到

2013年1月,物理学科教师采用课堂教学互动软件进行电子书包试点应用,初步验证了电子书包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成绩。在期末考试中,电子书包应用试点班的平均成绩达九十多分,比未采用电子书包的班级学生平均成绩高出十多分。

经过对该软件已实现功能和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得到该软件对课堂教学师生活动的支持,如表4所示。

表4

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支持

课堂教学互动软件课堂教学行为播放情境提问情境分析情境协作情境点评情境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教师PC端教师Pad端学生Pad端

变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再次在分析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链,构建了课堂教学行为模式;最后将该模式应用于闵行中学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初步证实了该课堂教学行为模式能有效促进“学”与“教”,并能为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雷,王文杰(2008).基于嵌入式Linux的电子书包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8):64-68.

[2]杜军(2010).基于S3C2410的电子书包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6):41-44,48.

[3]何克抗,吴娟(2008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分类[J].现代教育技术,(7):5-8.

[4]何克抗,吴娟(2008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二——“传递-接受”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8):8-13.

[5]何克抗,吴娟(2008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三——“探究性”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9):5-10,27.

[6]胡卫星,张婷(2011).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12):120-123.

[7]黎加厚(2011).“电子书包”的遐想[J].远程教育杂志,(4):111.

[8]历晶,郑长龙,付立海(2012).解构课堂教学过程[J].化学教育,(11):5-6,11.

[9]吴永和,祝智庭,何超(201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0-80.

[10]郁晓华,雷云鹤,祝智庭等(2013).变革理念下的虚拟学具的现状梳理与体系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68-75.

[11]张迪梅(2011).电子书包架构及其教学应用模式初探[J].教育传播与技术,(1):12-15.

[12]朱忆梅(2011).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5):47-49.

[13]祝智庭,郁晓华(2011).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4):24-27,34.

[14]Brodersen,C.,Christensen,B.G.&Gr?nb?k,K.etal.(2004).eBag-thedigitalschoolbag[EB/OL].[2012-12-20].

[15]Chabert,G.,Marty,J.C.&Caron,B.etal.(2005).TheElectronicSchoolbag,ACSCWWorkspace:PresentationandEvaluation[EB/OL].[2012-12-20].

[16]Chang,C.-Y.&Sheu,J.-P.(2002).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adHocClassroomandeSchoolbagSystemsforUbiquitousLearning[A].ProceedingsofIEEEInternationalWorkshoponWirelessandMobileTechnologiesinEducation[C]:8-14.

[17]Martel,C.&Vignollet,L.(2002).AnEducationalWebEnvironmentbasedontheMetaphoroftheElectronicSchoolbag[J/OL].[2012-12-21].(下转第106页)

注:“√”表示支持;“×”表示不支持;“/”表示无关系

从表4可以看出,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

虽然较好地支持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播放情境、提问情境和点评情境,但对分析情境与协作情境的支持存在不足。学科教师对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如何更好地支持分析情境和协作情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在支持课堂教学分析情境方面,建议考虑将课堂教学互动软件与闵行中学所使用的毕博教学管理平台进行集成,以实现教学资源、试题等共享,从而真正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融为一体;在支持课堂教学协作情境方面,建议将学生们针对问题所进行的发言,以类似于QQ群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学生之间实时沟通,进而不仅实现师生之间纵向交流,还实现生生之间横向交流。

六、总结

电子书包应用能有效促进教学模式从“传递-接受”模式向“探究性”模式转变。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书包及其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电子书包的内涵、体系结构、功能、作用、应用及推进方式;其次对课堂教学的“传递-接受”和“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了电子书包在教学模式转

23年2期/总122期

.91.

【技术

应用】

情感计算在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功能、研究现状及关键问题

aBasisforIntelligentBehavior[J/OL].[2012-09-01].

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27.6703&rep=rep1&type=pdf.

[25]Minsky,M.(1988).TheSocietyofMind[M].NewYork:Simon&Schuster.

[26]Picard,R.(1997).AffectiveComputing[M].London:TheMITPress.

[27]Scherer,K.R.&Grandjean,D.(2008).InferencesfromFacialExpressionsofEmotionHaveManyFacets[J].CognitionandEmotion,22:789-801.

收稿日期2012-11-06

责任编辑

ApplicationofAffectiveComputinginWeb-BasedDistanceEducationSystem:

Functions,CurrentResearchandKeyProblems

LiYongfan,LiLicheng

Abstract:Emotionabilityisanimportantsymbolofhumanintelligence.Emotionabsencecanaffecttheteachingqualityofweb-baseddistanceeducationandthelearningeffectoflearners.Affectivecomputingisanewresearchdirectionofthenaturalhumancomputerinteraction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field.Inweb-baseddistanceeducationsystem,theapplicationofaffectivecomputingtheoriesandtechniquescanfurtherenhancethefunctionofweb-baseddistanceeducation,helpteachersmonitortheemotionalchangesofdistancelearnersandadjustteachingstrategiesandmethods.Itcanalsogivereal-timeaffectivefeedbacktolearners,leadingtotheoptimizationoftheteachingquality.Sofar,theappliedresearchofaffectivecomputingondistanceeducationathomeandabroadisatitsbeginningandexploringstage.Intheconstructeddistanceeducationsystem,sufficientattentionhasnotbeenpaidto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emotionbetweentheteachersandstudents,tomultimodalmechanismforemotionalinformationfusion,ortocharacteristicofnetworkvirtualhumancomputeremotioninteraction.Thedistanceeducationsystemprototypehasgreatdifficultiesinaspectsofemotionalsynthesisandexpressionandrealizationofintelligentman-machineemotioninteraction.Therefore,inordertoconstructanatural,humanizedandintellectualizedweb-baseddistanceeducationsystemconsistentwithhumanemotion,itisnecessarytorealizethekeytechniquesoncorrectrecognitionandextractionoffacialexpressionsandvoicesignalsofteachersandstudents,multimodalmechanismforteacher-studentemotionalinformationfusionandnaturalhumancomputerinteraction.

Keywords:Web-BasedDistanceEducationSystem;AffectiveComputing;Natural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achineIntelligence;AppliedResearch

(上接第91页)

[18]Selke,H.(2006).KnowledgeManagementinSchools:FromElectronicSchoolbagtoSocialSoftware[A].Preceedingsofthe1stEuropeanConferenceonTechnologyEnharvedLearning:Innovative

ApproachesforLearningandKnowledgeSharing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C].Heidelberg:Springer-VerlagBerlin:398-410.

收稿日期2013-01-01

责任编辑

BehaviorPatternAnalysisofClassroomTeachingBasedonApplicationofE-Schoolbag

XuXianlong,SuXiaobing,WuYonghe,WangXinhua

Abstract:E-Schoolbagisaproductcausedbyapplicationof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intoeducationfield.Alsoitisabasiccomprehensiveeducationalservicesystemforpersonalitydevelopmentofstudentsbymeansof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ducationaltechnology.Applicationofe-Schoolbagcanpromoteessentialtransformationofteachingconception,teachingobjectives,operationprocedures,realizationconditionsandteachingevaluationsandsoon,whichwillbringaboutthechangeofteachingmodeintheend.Currently,itisusuallyobservedthatthemodeoflearningterminal,educationalcontentsandserviceplatformisadoptedintheconstructionofe-Schoolbagsystem.However,itisnotconsistentwitheducationconceptionofintegrativeteachingmodelofinternalclassroomwhichemphasizesthecombin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withclassroomteachingprocesses.Thesampleapplicationandpromotionprocessofe-Schoolbagshouldnotbesimplyappearanceofdigitaltextbooks,butpromotionofformulatingdigitaltextbooksandresourcestandardssystem,ofresearchingintocontentsandserviceplatform,ofdevelopingclassroomteachinginteractivesoftwareandofsolvingtheissueofinformationbidirectionaltransmissioninclassroomteachingprocessbyuseofdigitaltextbooks.Therefore,itisverynecessarytoanalyzeclassroomteachingprocessesforapplicationofe-Schoolbag.Classroomteachingprocessesandbehaviorpatternforapplicationofe-Schoolbagarepresented.Thepreliminaryresultsofapplyinge-SchoolbaginMinhanghighschoolinShanghaiprovethat:e-Schoolbagcannotonlystimulat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butalsoimprovestudents'performance;situationsforplaying,askingquestionsandreviewinginclassroomteachingprocessesaresupportedbyclassroomteachinginteractivesoftwaredevelopedbyourown,butitislackofsupportforthesituationsforanalysisandcollaborationinclassroomteachingprocesses.

Keywords:E-Schoolbag;ClassroomTeaching;BehaviorChainofTeaching;TeachingMode;BehaviorPattern

.106.

 

 

下载地址: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85.Doc

  【】

最新搜索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

《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 实用武器推荐

新乡市机械零部件加工企业名录131家

巴中市湘菜餐厅市场调查报告_图文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内供外销稿

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_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

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返岗实践个人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通过ip地址查主机名

财务报表列报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 )号准则。


  本文关键词: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1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