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7 17:43

  本文关键词: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

[摘 要] 电子书包进入传统课堂,改变了课堂教学系统中主客体之间的既有关系,引发了各种现象、矛盾与冲突。依托“长庆泾渭小学”电子书包教学试点的实践,对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初期出现的罗森塔尔效应、教学异化及课堂失序等现象进行解析,阐释了实现动机维持、价值认同及秩序重建的策略,并提出了构建“智慧教室”集成化教学环境、建立“伙伴式”教学扶助机制、建立跨区域合作研究模式等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 电子书包; 课堂教学; 现象解读; 推进策略

随着大量试点项目的启动及电子课本标准制定工作的开展,电子书包已经以不可逆转之势进入基础教育的一线阵地。教育界的相关研究更是方兴未艾,学者们对电子书包的概念界定、教育特性、系统构建、应用现状、发展策略等均开展了积极探索。作为新的教育媒体,电子书包在复杂的实际应用中遭遇诸多的问题,亟待研究者透过现象,厘清本质,提供现实的指导。因此,依托所参与的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笔者对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初期的一些典型教学现象进行剖析,并对如何推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教学的后续发展提出浅显认识,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一、 研究概述

国内外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研究主要围绕教学模式构建、功能系统架设、学习活动设计及教学效果分析展开。其中,Doukas等对基于电子书包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及效果的分析,[1]台湾学者Chang等基于电子书包系统所做的四种教学活动设计,[2]Chabert等提出的电子书包学习者参与模型,[3]Brodersen等对电子书包的服务框架、功能设计及Xlink网络结构的探索, [4]祝智庭教授对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的论述,[5]郁晓华对电子书包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6],,这些是有代表性的研究。

一些学者对电子书包应用效果的影响要素进行了专门研究。台湾学者邱玉菁发现,师生在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中面临学习不专心、合作学习时间不足以及不良操作干扰进度等三方面的问题。[7]Fethi等指出,教师个体要素(教师观念、教学准备度)对于移动设备在K-12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直接影响,而机构管理要素(全面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则以教师个体为媒介对教学效果产生作用;他进一步提出,教师应当通过同伴协作改善观念,学校则应当通过管理者的关注、支持,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策略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准备度。[8]台湾学者蔡旻轩对五所国民小学使用电子书包的情况作了系统分析,发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人力不足、资源不足以及软硬件操作异常等问题非常容易影响教学品质,教师会因为必须应对许多琐碎的事务和外界的关注而倍感压力,并且不会因为“屈就”电子书包而放弃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学习成效,电子书包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将并存于课堂教学中;最后他从实验学校、教师、相关业者和政府单位


  本文关键词: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7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