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外语类核心期刊分类索引2008b73

发布时间:2016-11-11 16:55

  本文关键词:用情境化思维探究外语课堂教学——全球著名英语教育专家William Littlewood教授访谈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4);164.岳中生:英语写作CPTT四级评改体系与教;165.张艳红:大学英语网络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估模;167.李萌涛,杨晓果:大规模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朗;168.张雪梅:谈谈CEM语料库中翻译语料的标注;169.张艳莉,潘鸣威:CEM写作语料的标注原则;170.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171.蒋妙瑞:应运发展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纪;(

(4)。

164. 岳中生:英语写作CPTT四级评改体系与教学实践, 《外语界》,2008(4)。

165. 张艳红:大学英语网络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估模式研究, 《外语界》,2008(4)。 166. 李育: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外语界》,2008(4)。

167. 李萌涛,杨晓果:大规模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朗读题型机器阅卷可行性研究与实践, 《外语界》,2008(4)。

168. 张雪梅:谈谈CEM语料库中翻译语料的标注, 《外语界》,2008(4)。

169. 张艳莉,潘鸣威:CEM写作语料的标注原则及说明, 《外语界》,2008(4)。

170. 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外语界》,2008(5)。

171. 蒋妙瑞:应运发展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外语界》,2008

(5)。

172. 胡文仲:对于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再思考, 《外语界》,2008(5)。

173. 戴炜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发展——写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 《外语界》,2008(5)。

174. 王家芝:外语师资教育:理论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外语界》,2008(5)。

175. 彭伟强,朱晓燕: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现状、思考与展望, 《外语界》,2008(5)。 176. 华维芬:外语教学方法研究新趋势——《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述评, 《外语界》,2008(5)。

177. 周季鸣,吕敏:从“方法”到“后方法”,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宁沪杭六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调查, 《外语界》,2008(5)。

178. 邓志辉:教师赋权增能与后方法视野下的外语教学, 《外语界》,2008(5)。

179. 郑新民:用情境化思维探究外语课堂教学——全球著名英语教育专家William Littlewood教授访谈录, 《外语界》,2008(5)。

180. 顾伟勤,梅德明: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谈上外国际公务员实验班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外语界》,2008(5)。

181. 罗选民,黄勤:关于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外语界》,2008(5)。 182. 李立,孙平华:大学生公共英语语言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外语界》,2008(5)。 183. 林莉兰: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结构分析与研究, 《外语界》,2008(5)。 184. 何其莘:我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20年, 《外语界》,2008(6)。

185. 庄智象:做好外语出版工作,服务于外语学科建设与学术繁荣, 《外语界》,2008(6)。 186. 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 《外语界》,2008(6)。

187. 付红霞,郝玫: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 《外语界》,2008(6)。

188. 陆莺:从对立到融合: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多元转型, 《外语界》,2008(6)。 189. 陈科芳:从翻译专业的设立反思英语专业教学, 《外语界》,2008(6)。

190. 鞠玉梅:修辞能力与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外语界》,2008(6)。

191. 谢友福,孙飞凤: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与改革的构想, 《外语界》,2008(6)。

192. 裴正薇:多元智能发展观与综合英语教学, 《外语界》,2008(6)。

193. 康淑敏:从教学语言运用视角构建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以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为例, 《外语界》,2008(6)。

194. 刘美华,唐力行:以人脑研究为基础的外语教学, 《外语界》,2008(6)。

195. 李克,李淑康: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 《外语界》,2008(6)。

196. 折鸿君: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基于甘肃一所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外语界》,2008(6)。

197. 闫丽萍 王阿舒: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的教育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语言与翻译》,2008(3)。

198. 毕风云: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可能补语教学研究, 《语言与翻译》,2008(3)。

199. 李建宏:语篇分析教学在预科汉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语言与翻译》,2008(3)。 200. 于红梅,何玲:关联理论对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语言与翻译》,2008(3)。

201. 高会成: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课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语言与翻译》,2008(3)。 202. 骆惠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测试回冲研究, 《语言与翻译》,2008(3)。

203. 苗东霞,阮宝娣:加强双语学理论方法建设势在必行——第六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启示, 《语言与翻译》,2008(3)。

204. 成燕燕:哈萨克族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偏误及对策, 《语言与翻译》,2008(4)。 205. 华锦木,马立新:新疆高职高专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言与翻译》,2008(4)。 206. 李果: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成语教学探索, 《语言与翻译》,2008(4)。

207. 吴旭东: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自评与交际意愿, 《现代外语》,2008

(3)。

208. 王丽,王同顺: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标记语习得研究——一项基于SECCL和BNC的实证研究, 《现代外语》,2008(3)。

209. 谢元花:中国学生对英语提升动词的习得初探, 《现代外语》,2008(3)。

210. 李晶,刘劲荣:美国学生汉语中介语元音系统建构次序的实验研究, 《现代外语》,2008

(3)。

211. 赵飞,邹为诚:外语学习年龄问题的传记性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现代外语》,2008(3)。

212. 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

(4)。

213. 王骏:汉语词汇在长时记忆中的贮存模式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

(4)。

214. 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215. 安然,邹艳:非汉字圈学生汉语词汇的提取与书写过程,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216. 许希阳:对外汉语口语成绩测试新模式之探索,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217. 李玉军:五国留学生“跛脚”现象之对比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218. 刘颂浩: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219. 张东辉:美国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220. 种一凡:形声字的理想分类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221. 郝美玲,范慧琴:部件特征与结构类型对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222. 王功平:印尼留学生汉语声母感知实验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223. 刘颂浩: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224. 彭剑娥:文化视觉下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实证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 225. 张博: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

(6)。

226. 王蕾:可读性公式的内涵及研究范式——兼议对外汉语可读性公式的研究任务,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

227. 郭睿:内隐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视野,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

228. 蒋以亮:边听边记能力训练可行性实验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 229.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汉双语态度调查,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

230. 郭新婕:英语实习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分析——个案研究,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231. 吴瑾瑾,李英: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文学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232. 林琼:国外聚焦形式教学(FFI)研究发展综述,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233. 谢庆芳:充分发挥图片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234. 陈华英:外语教育科研中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之间的关联,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235. 周文德,申连云,唐品芳: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ABC词汇教学模式,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236. 陈安丽:从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中探求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的途径,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237. 鲁吉,周子伦:学习策略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新视角,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238. 韩若冰:日本动漫于日语学习的意义,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三、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教学

1. 林克难:“回归”之我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2. 杨全红:“诗乃翻译中失去的东西”探源及相关二三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

(4)。

3. 王卓:文化翻译视阈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从《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文中的注释说起,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4. 周晔:飞散、杂合与全息翻译——从《喜福会》看飞散文学写作特色及翻译理念,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5. 张威, 口译质量评估:以服务对象为依据——一项基于现场口译活动的调查研究报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

6. 杨明星, 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以邓小平外交理念“韬光养晦”的译法为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

7. 黄忠廉:表、里、值:原语理解机制——小句中枢全译说研究之一,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8. 张吉良,柴明颎:国外口译专业概况及其对我国口译办学的启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9. 杨爱莲,孙会军:新时期外国文学期刊对英美文学的译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10. 曾喆,陈昕:从《天仇记》中的女性形象谈翻译的话语性,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11. 桑仲刚,穆雷:20年求索后的当今中国译坛——2007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12. 黄焰结:译本解读:《吟边燕语》的个案研究,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13. 张喆:译诗——打造璀璨的钻石,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14. 张振山:简析科技专业术语的西汉互译,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15. 杨明:汉语思维与话题对英汉互译过程中主位推进的影响,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

(5)。

16. 李晶:贯穿20世纪中国翻译史的意识形态操控行为,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

17. 胥瑾:严复的“达旨”与食人主义翻译观,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

18. 武光军:复调小说的对话主义及其翻译——以鲁迅短篇小说《孔已己》为例, 《天津外

国语学院学报》,2008(6)。

19. 张道振:意义阐释和译者的互文性写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20. 郭中子:英语外来语的汉译认知解读,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21. 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

22. 王鹏:描写翻译研究及其方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

23. 李畅:先例文本与翻译——兼论普希金的抒情诗“странник”的翻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

24. 肖家燕: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一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

25. 徐建国:作为翻译改写手段的编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

26. 曾昭涛:论翻译标准探索的制约因素,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

27. 王秀梅:翻译杂合性与汉语的演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

28. 廖志勤,文军: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透视及其英译原则研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

(5)。

29. 胡安江,周晓琳: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译者的主体身份建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

30. 邵璐:信息熵与文学翻译中模糊话语的量度——从《达芬奇密码》的源文本与目标文本选例,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

31. 余晓燕:文化语用预设缺省与译语重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

32. 罗丹:阈际空间的伪译研究,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33. 黄若妤:语际翻译活动与ESL词汇习得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34. 谭晓丽:“改写”和翻译本质,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35. 周红民:论读者接受与翻译手段之关系,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36. 冯亚武,刘全福:“文化转向”与文化翻译范式,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37. 张军平:英汉翻译中连接手段的使用差异及成因,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38. 安新奎:公证书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39. 韩征顺,王健:月朦胧,荷朦胧,雾蒙蒙,意浓浓——《荷塘月色》四译文“模糊美”研究,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40. 黄立波: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41. 刘泽权,朱虹:《红楼梦》中的习语及其翻译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42. 无:第十一届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征集论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43. 徐珺,霍跃红:典籍英译: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7)。

44. 司显柱,李莉:英译质量与中国英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

45. 李菁: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

46. 黄海军:叙事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

47. 梁志坚,陈国华:夏天?春天?——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及其汉译的重新认识,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

48. 刘军平:从跨学科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四个维度及其特点,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49. 杨俊峰:翻译的双重性——主动性和受动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50. 雷静:英汉同传困境的表现方式及应对之策——基于同声传译过程模型的探索性分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51. 蔡新乐:海德格尔的“你是谁”翻译观初探,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9)。

52. 孙昌坤:目的文本取向的翻译研究——G.Toury与H.Vermeer的研究模式比较分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9)。

53. 曹山柯,马弦:科技翻译中的语义问题思考,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9)。

54. 刘和平:中译外:悖论、现实与对策,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

55. 郑海凌:老子思想的翻译与传播,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

56. 常晖:认知-功能视角下隐喻的汉译策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

57. 党争胜:从解构主义译论看翻译教学中的归化与异化,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

58. 杨晓荣:基于翻译本质观的翻译标准观:1978—2007,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

59. 程晓堂,梁淑雯:及物性理论对英汉翻译中转译的启示,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

60. 鲁硕:从互文性看翻译过程中的意识形态,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

61. 钟再强:试析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研究史上的几次重要评价,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12)。

62. 谢建平:“无意歧义”对科技语篇翻译的制约及应对方法,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

63. 陶沙,张亚蜀:忠实对等,形神兼求:诗歌翻译的理想原则——兼析李正栓诗歌翻译实践,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

64. 刘迎春,王海燕:论“译名同一律”原则在中国古代法律英译中的应用——兼评约翰逊《唐律》英译本,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

65. 刘庆元:革新时期《小说月报》读者对自然主义译介的接受研究, 《山东外语教学》,2008

(4)。

66. 徐彬 谭[王莹]:计算机辅助下的翻译协作, 《山东外语教学》,2008(4)。

67. 魏涛:跨越权力差异的翻译——国际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 《山东外语教学》,2008

(4)。

68. 孙洪山,张法科:英语习语层次性分类及其翻译策略, 《山东外语教学》,2008(4)。

69. 成镇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理念的思考,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0. 牛强,马文影:论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1. 张高远:“Swarm”与“Spray/Load”论元倒换句异同略考,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2. 龙绍赟:仿拟辞格的社会认知心理动因,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3. 黄敬标:英语句子结构“从低到高”的功用原则探析,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4. 胡坚:语言学语域学术论文的宏观结构和修辞模式,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5. 王吉良:FA及SA与特定语义类别搭配的差异——基于BNC语料的两个案例,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6. 覃胜勇:管道隐喻的转喻理据,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7. 刘国兵:现代大型机读语料库的标注方法——以CEC政府文件子语料库标注为例,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8. 魏汝尧,张珊:科技英语语篇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79. 赵宁,谭敏:翻译还是迁移,这是一个问题——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对翻译概念和研究范围的思考,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80. 李康熙:符号学的意义观和相对翻译对等, 《山东外语教学》,2008(5)。

81. 吴越民,吴洁:新闻英语翻译与跨文化意识, 《山东外语教学》,2008(6)。

82. 张思洁,张柏然:哲学解释学之于译品样态的预设与规约, 《外语教学》,2008(4)。

83. 冯文坤:翻译研究的存在论转向及其内涵, 《外语教学》,2008(4)。

84. 肖娴:认知意象意义与翻译的误区, 《外语教学》,2008(4)。

 

 

下载地址:外语类核心期刊分类索引2008b73.Doc

  【】

最新搜索

外语类核心期刊分类索引2008b

六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吕梅桂94

来自星星的的你全智贤经典语录13

法语马晓宏修订版11——16课后翻译答案

太阳能光电池的改进及应用简述

别样过活85

高中必背古诗文10

洋县城西小学之歌

成都铁路局2016年拟录用高校毕业生名单

分数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19


  本文关键词:用情境化思维探究外语课堂教学——全球著名英语教育专家William Littlewood教授访谈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1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