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15-03-25 18:43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中心小学   吴英英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关键和动力。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模仿性强的特点,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自制力也比较差,因此我选择以下策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
     一、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前,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新颖、可信的生活情景,科学合理地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课件等道具,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音乐,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记忆效率,实现教学的目标。比如,在教学“Fruit”时,我们可以把苹果、芒果、香蕉等水果带进课堂,在教完各种水果的英文单词后,把所有水果放入不透明的口袋里,带领学生玩“Touch and guess”的游戏。让学生蒙住双眼,然后用手摸出一种水果,问“Guess what?蒺s this?”猜过后问学生:“What colour is it?” 和“How many?”等疑问句型。为了激励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在做过游戏后,还可以请猜对的学生、说得流畅的学生品尝水果。这样,可以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新的知识,巩固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再如,在教学“Where is…?”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藏起自己的眼镜,在课堂上假装看不见,故意碰到桌子上,一边叫疼一边说:“Where?蒺s my glasses?”“Can you help me?I can?蒺t find my glasses.”等,尽量为学生呈现出比较多的句子,并引出将要教学的句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故事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和图片、肢体语言、提示语等,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家具”内容时,我借助一些图片,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和小偷有关的故事:1.在一间黑乎乎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一个小偷去盗窃。It?蒺s a dark...dark house,把dark,house单词呈现给学生。2.屋子里黑乎乎的,小偷什么也看不见。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The thief opens the door,It?蒺s a dark...dark living-room.帮助学生熟悉door,living-room.教师询问学生:你猜小偷能盗窃到什么?3.The thief opens the wardrobe,It?蒺s a dark...dark wardrobe.教学wardrobe,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小偷能盗窃到什么。4.The thief opens the box,It?蒺s a dark...dark box,It has a cat.(出人意料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借助故事为学生清除了语言上的障碍,,帮助他们建立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有效融合,令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课堂中要学习的dark,door,liv-ing-room,house,wardrobe等英语单词。
     三、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音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降低知识难度;音乐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简单的歌曲,把一些难记的单词、句型配上简谱,带领学生学唱。编写的歌曲长短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依据重复歌词的方式和有趣的内容,挑选一些旋律比较优美的歌曲,让歌曲朗朗上口,利于教学。比如,在教学“职业”一课时,我把儿歌“Are You Sleeping? ”的歌词进行了改编,改为:“What?蒺s My Job?”内容为:What?蒺s My Job?What?蒺s My Job?Can you guess?Can you guess?I can help you to learn,I can help drive a bus,I can help sick people.Who are you?Who are you?因为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比较熟悉,所以很快进入情境,开始兴高采烈地学习句型。
     教学小学英语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低决定着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优劣。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既要注重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本文编号:18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