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高校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3:10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大建“大学城”、“新校区”,众多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教学楼内部空间是否能满足师生们的使用要求就自然上升为建筑师的一个研究课题。而在教学楼内部空间中,交往空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关于高校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的专业性研究现在还比较少。虽然以往有一些论述高校校园交往空间方面的论文,但大多数都将侧重点放在校园室外交往场所的研究上,当涉及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时或一笔带过,或泛泛而谈,缺乏调查研究的过程。 本论文从实地调研出发,对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进行考察和研究,对教学楼交往空间中人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同时,,通过运用行为观察、比较分析、POE等方法,结合环境心理学、交往与空间等理论,对高校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的类型、特性、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为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提出建议,对以后的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给予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高校教学建筑 交往空间 交往行为 影响因素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U244.3;TU-0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选题的由来11
  • 1.2 选题的意义11-13
  • 1.3 课题研究范围13-14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
  • 1.5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14-15
  • 第2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高校教学楼内交往空间15-23
  • 2.1 国外高校教学楼与其内部交往空间的发展15-18
  • 2.1.1 中世纪至十八世纪15-16
  • 2.1.2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16
  • 2.1.3 十九世纪中叶至今16-18
  • 2.2 我国高校教学楼与其内部交往空间的发展18-23
  • 2.2.1 解放前阶段18-19
  • 2.2.2 建国后至八十年代19-20
  • 2.2.3 九十年代至今20-23
  • 第3章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类型23-31
  • 3.1 底层架空23-24
  • 3.2 共享空间24-26
  • 3.3 通道空间26-28
  • 3.4 屋顶平台28-31
  • 第4章 实例调研与分析31-51
  • 4.1 研究对象概述31
  • 4.2 研究目的31-32
  • 4.3 研究方法及依据32-34
  • 4.3.1 观察时间32-33
  • 4.3.2 观察地点33
  • 4.3.3 观察方法33-34
  • 4.4 研究内容34-47
  • 4.4.1 川大基础楼 A栋基本情况35-37
  • 4.4.2 观察记录及行为地形图37-47
  • 4.5 分析小结47-51
  • 4.5.1 大学生交往行为分析47
  • 4.5.2 不同季节大学生交往行为比较47-48
  • 4.5.3 一天中不同时间交往空间使用状况比较48-49
  • 4.5.4 交往活动分布特征49-50
  • 4.5.5 小群行为50-51
  • 第5章 影响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因素51-62
  • 5.1 个人空间的存在51-54
  • 5.1.1 个人空间的限定51-52
  • 5.1.2 个人空间的大小52-53
  • 5.1.3 个人空间的变化因素53-54
  • 5.2 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54-57
  • 5.2.1 大学生的行为需求54-55
  • 5.2.2 大学生交往行为的特点55-56
  • 5.2.3 大学生交往活动的过程56-57
  • 5.3 物理环境因素57-59
  • 5.3.1 温度与气候57
  • 5.3.2 嗅觉环境57-58
  • 5.3.3 听觉环境58
  • 5.3.4 视觉环境58-59
  • 5.4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59-62
  • 5.4.1 边界效应59-60
  • 5.4.2 尽端趋向60
  • 5.4.3 人对于空间需求的多样性60-62
  • 第6章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建议62-77
  • 6.1 设计原则62-64
  • 6.1.1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62
  • 6.1.2 注重交往空间的丰富性62-63
  • 6.1.3 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交往空间设计63
  • 6.1.4 将生态与节能的思想融入交往空间设计63-64
  • 6.2 设计要点64-77
  • 6.2.1 建筑布局64-68
  • 6.2.2 交往空间尺度68-71
  • 6.2.3 交往空间形态71-72
  • 6.2.4 交往空间的采光与视野72-73
  • 6.2.5 交往空间设计应有针对性73-77
  • 结论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鑫;国内高校教学楼中庭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姜戌杰;初探大学建筑灰空间的营造与更新[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蛟;现代高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孙洪艳;教室空间的变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冯惠萌;基于人与环境行为的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88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