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13:19

  本文关键词: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论文试图从两方面探讨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首先论述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含义并引申出怀特海对教育目的等教育问题的哲学论述,其次探讨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 本论文揭示怀特海思想对当代文化的意义。人类文明的发展并非只是自身内部的事情,它离不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生态危机日益成为文明世界一个显著特征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在根本上关乎文明的健康持续发展。基于对机械宇宙观二元论的批判,怀特海则提出一种有机论宇宙观,它以现实事态的价值本体论为预设,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机体代替了物质。一个机体的生成便是一定价值形态的实现。持续的事物就是在时间过程中保持价值的常态,是自身固有模式的同一。研究持续事物的存在条件,就是研究机体与其环境的现实关系,并充分估计环境的内在价值。从这种有机论宇宙观出发,怀特海强调文明的美与艺术的特征,它们涉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的概念在怀特海那里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由此引申出来的整体意识对于解决当代文化中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知识学科与生活经验的分离这些重大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对此怀特海阐述了宗教的意义、科学的实质以及两者的关系。在理论上,他的创造性哲学支持了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观念,以化解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他批判了近代哲学关于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指出纯粹事实的概念不过是一种理论抽象,从这种抽象出发的机械论宇宙观则是一种具体性的误置。在他看来,始于伽利略的机械论宇宙观是建立在对生活世界遗忘的基础上的,它使科学抽象的成果与我们具体的生活现实日益分离。因此,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途径便是把知识学科整合于生活经验,强调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通过知识理解生活并利用知识改造生活。 今天,怀特海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这个时代发展需要寻找以往的思想资源以求得灵感,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正是迎合了我们时代的精神需要。怀特海思想于当今在人类文化内部的复兴,对科学与宗教、知识与生活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关键词】:过程哲学 教育哲学 网络课程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第一章 网络课程设计现状分析8-13
  • 第一节 网络课程概述8
  • 第二节 网络课程现状分析8-13
  • 第二章 怀特海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内涵13-22
  • 第一节 教育的目的13-17
  • 第二节 教育的主题17-20
  • 第三节 教育的节奏20-22
  • 第三章 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现实指导意义22-40
  • 第一节 网络课程注重生成过程22-23
  • 第二节 在网络课程中体现人文关怀23-25
  • 第三节 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内容整合的启示25-28
  • 第四节 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28-33
  • 第五节 怀特海教育哲学对适用于大学生的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33-36
  • 第六节 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评价的启示36-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后记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t$,陈庚,袁希岚;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2 汤开;;基于网络的综合学习环境设计初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寇元哲;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探讨[J];甘肃农业;2005年06期

4 王河江,胡秀威;当代西方课堂教学过程理论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汪霞;转变课程观:来自杜威和怀特海过程理论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6 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7 李卫江;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优化[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3期

8 林红;论怀特海的智育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论──班杜拉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10 付殿英;遥远而有震撼的回音——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深远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本文关键词: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6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