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20:15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代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国家和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赤贫与死亡线上挣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从扭转日趋衰微的国势从而强民富国的愿望出发,由城市走向农村,以其各具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乡村教育实验,积极致力于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改造。乡村教育实验在江苏、河北、山东等等诸多省区蓬勃开展,声势浩大,不管是对实验区当地,还是对国内其他地区,甚至是在国际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到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农村经济建设速度和农民文化生活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三农”问题依然有待解决。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农村教育依然薄弱,亟需改进。历史是一脉相承的,要搞好当前的农村教育,不能不对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 本论文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五部分对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缘起、实施、特点、影响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论述。 第一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社会背景、思想渊源、人员与组织三方面入手,清晰而全面地分析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兴起的原因。 第二部分以史实为依据,重点阐述昆山徐公桥、河北定县和山东邹平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乡村教育实验区的实施情况。 第三部分以前文的分析论述为基础,从宏观的指导宗旨、具体的办教方法和细微的教学措施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剖析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 第四部分系统地梳理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对各地的影响,包括对实验区本身的影响,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影响和在国际上的影响。 第五部分以史为鉴,结合当今现实阐述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教育实验 缘起 实施 特点 影响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5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9
  • 一、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缘起9-16
  • (一) 社会现实的召唤9-11
  • (二) 多种思想的激励11-13
  • (三) 人才与组织的准备13-16
  • 二、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实施16-26
  • (一) 昆山徐公桥实验区16-19
  • (二) 河北定县实验区19-22
  • (三) 山东邹平实验区22-26
  • 三、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26-32
  • (一) 教育农民、改进农村、改造全国——胸怀天下的宗旨26-27
  • (二) 调查研究、追根溯源、因地制宜——科学务实的举措27-29
  • (三) 面向全体、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平等高效的教学29-32
  • 四、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影响32-36
  • (一) 乡村教育实验对实验区当地的影响32-33
  • (二) 乡村教育实验对国内其它地区的影响33-34
  • (三)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国际影响34-36
  • 五、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现代价值36-43
  • (一) 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农村教育提供了标本36-39
  • (二) 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开展与改进给予了启示39-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凯亮;农村文化与农村教育——梁漱溟文化教育观的当代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赵晓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其现实启迪[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乐天;重新解读农村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11期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39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