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试论默会知识及其教育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7-06-10 13:14

  本文关键词:试论默会知识及其教育学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默会知识是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文探讨了默会知识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并从中分析了默会知识的教育学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默会知识理论对大学教学改革的三点启示:重视学生个体的默会知识;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重新认识师徒制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 汽车管理学院高教研究室
【关键词】默会知识 教育学意义 教学 改革 明确知识 重新认识 波兰尼 直接经验 学生个体 理论知识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知识是什么?这是人类亘古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西洋哲学中的“知识论”(epistemology)更是讨论知识之所以为知识的一种哲学。以往人们对知识的概念和认识,主要来自保存下来的历史记录,这就是所谓的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对个体无法明确表达的意识,很多人认为不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劲,王孝付;论高科技企业学习型管理团队构建与学习[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赵蒙成;大学职能的后现代阐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2期

3 刘丽群;从结果到过程——论知识观的转变与我国新课程目标的建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邢怀滨,孔明安;技术的社会建构与新技术社会学的形成[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5 宋宏福;论教师个人知识及其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6 陈乃林;知识社会和成人学习[J];江苏高教;2002年02期

7 陈振华;解读教师个人教育知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1期

8 邢怀滨,陈凡;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5期

9 刘魁,干承武;经典科学知识论的理论困境与未来趋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10 颜丙峰,陈凯旋;论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的原则与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善球;科技型企业家隐性资本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腾蛟;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角色与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韦柳忠;知识社会之中轴原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3 王丽琦;伦理道德:社会资源与道德制度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宁宁;课程本质研究的文化哲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茹欣;优化产业结构与实施人力资本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6 吴瑶;论知识的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马凤鸣;面向社会事实的文化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班瑞钧;后学院科学[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汪漪;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逢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团队学习型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和江;;利用技术教学手段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2 王斌;教师心理的性别差异及其教育学意义[J];教育科学;1993年01期

3 刘晓东;;试探禅宗传道修行方法的教育学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1993年02期

4 涂艳国;试论活动的教育学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李振玉,,郝保文;论三维归因理论的教育学意义[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田慧生;浅谈课堂座位的编排设计及其教育学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06期

7 李政涛,袁红;计算机对教育的负面影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王长乐;论信念形成的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J];固原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9 李素梅;谈幼儿素质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从幼儿音乐素质教育谈起[J];前沿;1997年10期

10 程广文;也谈“数学素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2 魏希德;;影响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屠棠;;关于“教学做合一”的哲学思考[A];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第七期全国陶行知研究骨干培训班报告集[C];2002年

4 侯继生;刘辉;;中职生全面素质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晓丽;;写作何以能教[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6 沈晓明;;脑科学研究的临床和教育学意义:从研究到应用[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林;周登嵩;;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方法——改造法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盛晓明;王华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哲学[A];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一次全国工程哲学会议浙江大学参会代表论文集[C];2004年

9 郁振华;;默会知识和学术传统[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郁振华;刘静芳;;论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修义 郁振华;默会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哲学话题[N];文汇报;2000年

2 杨明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追寻[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夏敬华;内容管理创造数字财富[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金错刀;公司领袖的隐性力量[N];财经时报;2003年

5 新华社记者 李斌 陈芳 张景勇;可怜天下父母“薪”[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沈铭贤;科学家的责任[N];上海科技报;2004年

7 郁振华;学术传统刍议[N];文汇报;2004年

8 马春花;知识分布决定决策权的分布[N];新疆日报;2004年

9 刘晶;企业文化和个人知识[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10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系 谢保峰;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班级管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吕军;企业知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许苏;基于默会认识论的体悟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景敏;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钢;基于企业基因视角的企业演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国荣;组织学习视角:公司核心竞争力与组织学习方式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许运娜;论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段俊;哈耶克规则理论述要[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汤波;高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兼论德育课的有效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俞胜;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邓俊超;生态学观照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邹璐;语文课程理念创新背景下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骏;中国社会的组织成员激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彭茂红;隐喻与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春;建构主义的道德学习观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默会知识及其教育学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38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9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