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怀特海的循环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11 20:05

  本文关键词:怀特海的循环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怀特海的循环学习理论认为,每一个循环学习周期都包含了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这一理论得到了实证研究的确认,对学校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 奥地利萨尔茨保大学教育与文化社会学系 广东肇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
【关键词】怀特海 循环学习理论 循环学习周期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怀特海对传统教育缺陷的阐释怀特海(A.N.Whitehead,,1861一1947)认为,传统教育最为凸显的错误就是其持有的、有时候是隐性的那种观念:学生应该以一种稳定的、一致的方式从初级的学习阶段向高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这种发展不存在进度和速度的变化。怀特海解释道:“人们常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福涛;浅析怀特海的高等教育思想[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张妮妮;思辨的后现代主义──怀特海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10期

3 江苏省艺术教育现代化课题组;怀特海艺术教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04期

4 宇杰;记“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费劳德,王治河 ,曲跃厚;怀特海过程哲学及其当代意义[J];求是学刊;2002年01期

6 大卫R.格里芬,蔡仲;新千年的怀特海、中国及全球民主[J];求是学刊;2002年05期

7 朱兰芝;冒险——怀特海的艺术旨趣[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赵婷婷,董伟光;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小约翰·B·科布 ,张学广;怀特海的价值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10 林红;论怀特海的智育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程仲棠;;蕴涵“怪论”与逻辑认识论[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3 刘明;;怀特海与教育:实践和思想[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剑澜;;生态主义话语:生态哲学与文学批评[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敏;;漫谈智慧教育——用智慧搭建英语乐园[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6 张学广;;后现代主义与生态世界观[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晓鹏;;论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问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8 王守吕;;论宗教与科学[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玉;;过程心理学理论初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袁正校;;金岳霖和中国的现代逻辑教学[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振伟;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苏贤贵;穿越宗教的科学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方倩琳;校史教育与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1年

4 国昌;学用结合 益处多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杨海燕;基因世纪:一个美丽新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晓枫;华尔街兴衰史[N];证券时报;2001年

7 宇杰 曲跃厚;怀特海与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重庆;对中国科技发展滞后的一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9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王晓华;为了共同的福祉[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铭;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D];浙江大学;2005年

3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强;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内涵的转换与怀特海的有机论重构[D];山西大学;2004年

2 王莎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银飞;论过程哲学视野中的教学研究范式[D];西南大学;2006年

4 周应中;怀特海自由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玉红;苏珊·朗格音乐美学思想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宋君修;“限”的观念,时间与“人”[D];东南大学;2005年

7 谭莉;论苏珊·朗格的符号论艺术哲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7年

8 刘宝福;怀特海事件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郑敏希;怀特海“事件”理论溯源及阐释[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晓洁;基于怀特海摄入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怀特海的循环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42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