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未曾“发生”的改革——“接受性”课程改革及其“无效”状况

发布时间:2017-06-15 22:04

  本文关键词:未曾“发生”的改革——“接受性”课程改革及其“无效”状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课程改革的性质与立场决定课程改革的路径、方式方法与实际效果。定位不得当,论据不充分,课程改革不仅不能取得成功,而且还会造成课程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混乱与动荡局面。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运动普遍采取自上而下的"接受性"、"专家型"改革路线,严重缺乏专业品质、立场、机制与方法,从而造成课程改革因教师的不支持与不适应而难以落到实处。因而,当代课程改革亟待解决改革的恰切性问题,即改革的性质与立场定位的适切性、合理性、可行性问题。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
【关键词】课程 改革 教师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检视与超越”(项目编号:BHA060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必须明确改革的性质与立场,这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路径、方式方法与实际效果。定位不得当,论据不充分,课程改革不仅不能取得成功,而且还会造成课程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混乱与动荡局面。事实上,当代世界各地的学校教育并不缺少改革,尤其不缺少课程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姚丽霞;洪明;;美国真的处于危险中吗?——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主旨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龚放;;对江苏2008年高考新方案的质疑和思考[J];湖北招生考试;2007年04期

5 陈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刘晓伟;;消解与建构——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论争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7 骆新泉;;大、中学语文教材的重复状况分析及解决措施[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8 张文军;;自我负责的课程文化与社会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9 李继峰;;论高校的教师教育关怀[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10 姜丽华;;日本教育政策的演进及其特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家宝;;美国E-learning理念的产生与发展[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利;学校课程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动;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张红梅;美国高校学生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祖晶;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小华;课程之于主体的生成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丹;二战后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小刚;基于“过程理论”的课程理解及其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国平;我国大学创造性教育课程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孙迎武;文化适应背景下的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钱红;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同感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贺玉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红;;论生成性课程事件的捕捉与利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0期

2 韦冬余;吴义昌;;让课程实施在对话中创生——论课程实施中的对话[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10期

3 孙阳春;课程实施:非线性发展的过程[J];教育评论;2002年02期

4 ;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J];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10期

5 王海燕;两岸三地“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1期

6 张慧娟;李群;董卫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思维成长[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年04期

7 杨明均;;论课程发展的理论基础[J];教育与职业;2006年23期

8 朱琼;孙士杰;;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透视新课程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马晓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尹弘飚;李子建;;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改变[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黄启后;;“人本”、“和谐”思想在课程领域的与时俱进[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婕平;;发现、调整、合作——“生活、学习、做人”课程实施的新策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4 何杨勇;;对美国STW改革的评论——一种批判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袁鹰;;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7 陆凤瑾;;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洁;;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的建构[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岚 尹弘飚;课改中教师困境的形成与缓解[N];光明日报;2007年

2 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 朱建清;新瓶岂能装旧酒[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宋全政;山东将学生体质纳入学校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东北师范大学 马云鹏;关注教师在课改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N];光明日报;2005年

6 卧松 译;美国新教育法4周年 课程实施出现窄化倾向[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王剑锋 谢海韵;南山教科中心创新课改成全国先锋[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龚道敏;追寻认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记者朱萍 通讯员 孙祥;特色课改为百年老校增添新活力[N];连云港日报;2010年

10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杨定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建群;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平;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主体性及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昌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翰;教师职业倦怠[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悦;教师关注与课程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福华;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玉娟;课程实施之行动研究初探[D];扬州大学;2005年

6 袁志芬;粤北农村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钊;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孙友林;校本化课程实施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未曾“发生”的改革——“接受性”课程改革及其“无效”状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53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4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