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21 10:21

  本文关键词: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可接受性角度看,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人文关怀,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注意发掘接受者的潜能,重视接受者与教育者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明示教育和暗示教育相结合;重视社会践行,引导学生对接受的价值观念进行自我体验和评价;重视接受者的接受差异,教育方法要具有系统层次性。
【作者单位】: 沈阳工程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
【关键词】学生道德教育 青年学生 可接受性 教育方法 价值观念 西方国家 以人为本 受教育者 接受者 教育理念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所谓可接受性,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传递主体和信息接受客体能够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性,能够使信息更易于客体接受的一种互动接受状态。所谓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是指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越易于客体接受,接受的效果也就更好。而传递的信息越符合接受客体的“接受情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维岳;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青年思想道德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继光;;中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的差异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朱继光;;中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差异比较与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3 温君慧;;试论接受理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2 卢丹凤;授受合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与接受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吴瑶;接受美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内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浅议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李涛;;教育在培养青年“挑战自我”精神中的重要性及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5期

3 贾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8期

4 成江;;以人为本 以德治班[J];交通职业教育;2008年04期

5 徐新民 ,杨兆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探讨[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刘波;;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与内在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李祖平;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提高青年学生哲学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3期

8 喻婕;;《学记》蕴含的和谐教育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7期

9 易果平;易米平;;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改革探索[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10 徐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论以人为本观念的渗透[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伟;韩丽颖;;非公有制经济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2 喻文德;;从人的生存形式看以人为本[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任秉金;王成;;杨贤江的道德、人生、理想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徐春;;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辨析[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芮福宏;;坚持军学共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文萍;张雪怡;梁贞巧;单朋华;李静;;社会转型时期广西毛南、仫佬、京族中学生价值观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方辉;;建设有个性的测绘文化[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丁万敬;丁志杰;;青年学生乳腺结核一例报告[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5年

9 姜献生;;高职院校学生骚动性异常行为探微[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阎加民;王建强;;青年学生心理咨询637例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建伟;青年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N];商丘日报;2005年

2 李俊秀;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3 首席记者 吴晓松 通讯员 高鸣;把昆明打造为创业之城[N];昆明日报;2010年

4 田建国;关注高校德育环境和对象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茜 实习生 李聪颖;青年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对成长有好处[N];南方日报;2004年

6 罗昌爱;广西百场报告会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评论员;为崛起奉献美好青春[N];安徽日报;2006年

8 万君;李锦斌会见台湾青年学生大陆交流团[N];陕西日报;2007年

9 记者 滑翔 通讯员 王斌;燃烧激情为构建和谐深圳建功立业[N];深圳特区报;2006年

10 王丽 章苒;支教接力传递新时代“青春之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佟岩;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中建;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金木;判决可接受性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娜;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构建及其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李忠华;论以人为本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建构[D];吉林大学;2006年

4 汪俊;以人为本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宋雪莲;孔子教育方法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燕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骥;以人为本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10 毕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68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8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