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课堂教学评价语_老王课堂教学沟通艺术_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探微

发布时间:2016-08-01 23:10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探微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无论是苏格拉底的“上天赐人以两耳一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还是中国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都特别强调“听”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或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说,课堂充满了教师的“话语霸权”①,或是多者的“言说”,课堂热闹非凡,却各为中心,自说自听。而实际上,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述说,而是倾听——无条件地、全身心地、共情地倾听”。[1]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学会倾听,“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倾听受教育者的述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教育者的述说是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学倾听创造出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世界,在教学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研究教学倾听艺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课堂教学倾听艺术的含义

倾听,无论是在《礼记·孔子闲居》中的“倾耳而听之”,还是《辞海》中的“倾耳而听”,强调的都是“倾”与“听”的结合。的确,倾听并不等于听。听是听觉器官——耳朵对声波的单纯感受,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倾听则是主动获取信息的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主观意识。[2]也就是说,倾听是人体多种器官综合运用的结果:耳朵要听,眼睛要观察,心灵要感受,大脑要思考,嘴巴要提问。所以,倾听是接收信息、确定其含义并对此进行反应的过程。它由三个连续的阶段组成:信息的接收,即耳朵对听到的言语信息或眼睛对观察到的非言语信息的接收;含义的确定,即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理解等思考活动,明确信息所包含的意思;对信息进行的反应,即或在内心接受、拒绝,或在言语上进行评价等。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般说来,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3]在课堂中存在多种表现形式的教学艺术,倾听艺术即是其中之一。所谓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倾听的方式并充分发挥倾听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

的活动。[4]其含义有三:首先,课堂教学倾听艺术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从而达成精神上的交往的过程,缺乏任何一方的参与都构不成真正的教学。教学中不存在纯粹的“没有述说的倾听”,也不存在“没有倾听的述说”。正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述说与相互倾听才构成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因此,教学倾听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也包括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倾听,师生都是课堂教学倾听的主体,教学倾听是二者的共情倾听。其次,课堂教学倾听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学倾听是师生复杂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是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教学倾听本身具有审美性的特点,师生的相互倾听创造的是一个和谐的交往关系和充满情感交融互动以及精神平等相遇和相通的“美”的课堂,这个审美意义使教学倾听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再次,课堂教学倾听艺术的目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关心、呼应和理解。教学倾听不是为了倾听而倾听,也不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通过相互倾听彼此的真实声音,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思维碰撞,体现了对彼此生命的尊重、关心、呼应和理解,演绎出了彼此生命的精彩。这是课堂教学倾听艺术的最高境界。

二、课堂教学倾听的功能

(一)沟通交流功能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很多,但都离不开倾听。“一个人倾听另一个人的讲话并作出反应的方式,对于建立互相间的满意关系,并进而进行有效的交流起关键作用。”[5]教学倾听意味着相互间可以获得更多的了解。教师通过倾听了解到学生的各种欲望、需求、价值观、所思所想,触摸到学生的思想脉搏,探悉到学生潜藏在心底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学生通过倾听,了解到教师对世界的观点、对人生的看法、对言语的理解以及教师对他们所思所想的所感所悟。也就是说,教学倾听使师生探究彼此的心灵世界,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相互之间增进了解。“当(倾听)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人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

出现。”[6]因此,教学倾听涉及的是师生心灵与心灵沟通交流,实现的是师生情感的交融和生命的提升,具有沟通交流功能。

(二)益智增效功能

教学倾听是获取教学信息、提炼教学信息、交流教学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既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智力的发展,又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学倾听的内容、形式以及倾听的过程等对于学生有很大的益智作用。从倾听的内容上看,他人所表达的观点或看法以及在这些观点或看法背后所渗透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态度情感、动机需求等,可以促进学生包括智力发展在内的各方面发展;从倾听的形式上看,通过倾听能引发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认识,激发灵感,唤起学生自主、积极地投人学习;从倾听的过程上看,倾听虽然是瞬间的内化过程,但却是学生的多种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的协调综合活动的结果。因此倾听对学生的各方面智力的开发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倾听艺术的高低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是会倾听的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倾听,可以获取大量的有关学生学习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难点、疑惑点的情况,把握教学的层次,并对倾听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判断、提炼,依据学生的有用信息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诊断与反馈效率,为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提供依据。善于倾听的教师,还能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积累更生动的教育资源,以达到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的目的。这些都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凸显主体功能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与客体、他人和自我的现实复杂关系中并通过自然、社会、他人、人与自我关系的丰富多样活动形式中展现出来的功能特性”。[7]主体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完善和价值的实现,而倾听是“强调对人的尊重”的主体性教育的体现,它能使师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在教学中促进主体的发展,实现各自的主体价值。对学生来讲,教师真诚地倾听,就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接纳,在接纳学生优点的同时,也接纳了学生的缺点,就是把学生视为鲜活生命的存在而非“物”的存在,允许学

生从自己的感受、经验、知识等出发对有关内容进行陈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种倾听的过程有理解、接纳、期待,这会使学生体会到尊重、平等,感觉到鼓励和欣赏,这些都是学生实现自身主体价值的动力。对于教师来讲,课堂教学中的倾听使之不再是“灌输者”的角色而是“引领者”的角色。“引领者”的角色意味着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精神世界的、自主的、不断自我建构的生命个体,意味着教师不是真理的垄断者和布道者,而是和学生一起追求真、善、美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这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自身主体价值的最好体现。

三、提高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水平的有效策略

教学倾听是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综合的多样性活动,是“眼、耳、口、脑、心”全力配合、融合多样艺术手段的活动,教师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倾听的质量和水平,就应该掌握一系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在教学中灵活而巧妙地运用,以使课堂教学倾听进人艺术之境。

(一)优化环境,倾听真实言说

众所周知,倾听和表达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众口一词的唯唯诺诺没有必要倾听,没有听众的自言自语也无所谓表达。教师要想倾听到学生的真实言说,必须注重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学生对课堂环境、课堂气氛的个人感知和理解。课堂心理环境与教学倾听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影响述说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来影响倾听的。在不良的课堂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情绪处于紧张激动或厌烦焦躁的状态,易产生对抗心理,出现沉默或不真实的述说,倾听者就难以听到述说者的真实的声音,失去了倾听最初的意义。因此,要想提高倾听的实效,必须创设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空间,让言说者在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在理念上需要教师民主平等的意识。实质上,教师民主平等的意识是对话语权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一旦教师转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不是把学生作为单纯的对象来接纳,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

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民主平等意识理念下的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接纳了专注和警觉、鉴赏和学习、执著和冷静、参与和体验等倾听态度,使学生在无压力、无忧虑的环境中无所顾忌地对话、交流、沟通,使课堂中充满真实的表达。

(二)保持敏感,倾听全部信息

教学不仅需要倾听到真实的言说,还需要倾听到全部的信息。耳朵是“最由精神决定的器官”[9],它要和多种器官如眼睛、大脑等相互配合才能接收到全部的信息。因此,需要教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教学倾听中的这种敏感性表现为既能听出学生认知方面的信息,又能听出学生情感方面的信息;既能听出言语信息本身的含义,又能听出信息的言外之意、重要之处;既能从言语信息中倾听到有用的信息,又能从非言语信息中倾听到有用的信息。即把隐藏在沉默、话语或其他方面背后的声音转化为意义,捕捉到学生真实的信息,进而通过人的“能在”而理解“现在”,实现“现在”。这正如杜威所说的:“教师不仅要感受到儿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义,而且要注意到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理智状况??教师不仅要了解这些表现的意义,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了解学生观察和理解的程度。”[10]一位教师在讲授初中数学《函数与变量》时,细致地观察了学生脸上的表情,用眼睛敏感地倾听到了学生非言语信息从困惑到自信到体验到点头的变化,并读懂了非言语信息背后的意思,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向教学目标前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②因此,教师要对来自学生的每一个声音所隐含的价值保持高度的敏感,通过察言观色,从学生的副语言(音质、青量、声调、语速、节奏等)、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距离等来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感知他们在情绪、情感和建构意义方面的主动性,理解他们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进而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后继行为,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时时思考,正确理解信息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庄子·人间世)强调在倾听过程中“心”的重要作用。的确,倾听是需要心、脑等参与的复杂的思维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高中教育、表格模板、高等教育、初中教育、外语学习、农林牧渔、求职职场以及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探微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0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0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